期刊文献+

论唐代道教哲学中“有无之道”的理论价值--以杜光庭思想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唐代道教哲学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这个既具有本源论意义,同时又表达了本体论思想的"道",往往通过有无之辨得以彰显。唐代道教运用有、无概念而对"道"所进行的本体论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用哲学范畴来再现宇宙万物的方式。在这种再现方式中,所要表达的是对宇宙事物的本然状态和人的本性的认识,由此而标示出道教所认同的人类的生存方式。这种对"有无之道"的探讨,既提升了唐代道教哲学的理论价值,也推进了其后宋金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提升生活的精神境界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 孙亦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道教文化史”(编号:12AZJ002)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李学勤.楚简《恒先》首章释义[J].中国哲学史,2004(3):80-82. 被引量:33
  • 2廖名春.上博藏楚竹书《恒先》新释[J].中国哲学史,2004(3):83-92. 被引量:32
  • 3丁四新.有无之辩和气的思想——楚简《亘先》首章哲学释义[J].中国哲学史,2004(3):100-105. 被引量:9
  • 4庞朴.《<恒先>试读》,姜广辉主编.《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通讯》第二辑,2004年.
  • 5李学勤.《帛书<道原>研究》[A]..《古文献丛论》[C].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 6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所见关尹遗说》[A]..《中国哲学》第20辑[C].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 7刘钊.《利用郭店楚简字形考释金文一例》[A]..《古文字研究》第24辑[C].中华书局,2002年..
  • 8.《辞源》[M].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068页.
  • 9陈柱.《老子集训》上篇[M].,.第42页.
  • 10李零.《恒先》释文与注释,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共引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