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基于沙坪坝区2000-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通过赋予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相对生态服务价值,量化与识别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对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与恶化的贡献程度,旨在判断区域生态总体质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水田转换为建设用地,旱地转换为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对区域生态质量变化的贡献不一,水田转换为建设用地对生态质量恶化的贡献率最高,达24.44%,集中在缙云山与歌乐山山体两侧坡度较陡的区域;旱地转换为林地对区域生态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为31.81%,主要发生在缙云山与歌乐山两山之间的槽谷地带的中南部;区域生态质量未因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而降低,反而有所改善,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合理。
出处
《生态经济评论》
2010年第1期91-103,共13页
Ecological Economic Review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6BAJ14B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