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站在隋唐帝国入口处的中国佛教——“国主即是当今如来”对中古皇权观念影响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思想史和政教关系史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主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源流进行了探讨,力图阐明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中国政治文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作者
张雪松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国佛学》
2014年第2期39-66,共28页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关键词
政教关系
佛陀观
三教关系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风雷.
从慧远鸠摩罗什之争看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3):70-75.
被引量:18
2
湯用彤.
中国佛教宗派問題补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9(5):3-20.
被引量:4
3
汤用彤.
论中国佛教无“十宗”[J]
.哲学研究,1962(3):49-5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慧远、鸠摩罗什.《次问念佛三昧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2
慧远、鸠摩罗什.《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3
慧远、鸠摩罗什.《问实法有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
4
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柴”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5
赖鹏举.《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槊”之争》[J].中华佛学学报,2000,(13).
6
涂艳秋.《鸠摩罗什门下由“空”到“有”的转变--以僧龊为代表》[J].汉学研究,2000,(2).
7
立人.《般若与实在 “法性”在早期佛教义理学的疑惑》[J].觉群,2007,(3).
8
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上)》[J].觉群,2007,(4).
9
立人.《法性与涅榘;早期中国佛教学的大小乘对接(下)》[J].觉群,2007,(5).
10
刘剑锋.
涅槃“有”与般若“空”义理论争的发展——从庐山慧远到竺道生[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64-6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4
1
韩国茹.
魏晋时期对于成佛主体的探讨[J]
.宗教与历史,2019(2):131-148.
2
辛放.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J]
.佛学研究,2023(2):152-175.
3
王颂.
昭如白日的晦蔽者:重议宗派问题[J]
.佛学研究,2013(1):151-164.
被引量:2
4
覃江.
诸法实相与无性法性:从《大乘大义章》看鸠摩罗什对庐山慧远本体论思路的批判[J]
.宗教学研究,2012(2):139-144.
被引量:4
5
王晓农.
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鸠摩罗什的研究述评及展望——纪念鸠摩罗什大师逝世1600周年[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155-160.
被引量:1
6
赵建永.
汤用彤与中国现代佛教史研究[J]
.历史研究,2014(1):129-143.
被引量:5
7
李熙.
“华严宗”的语义变迁及其与“宗派”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2015,0(2):55-64.
被引量:1
8
史经鹏.
有无之间、系心于佛——再论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J]
.世界宗教文化,2015(2):131-136.
被引量:1
9
张开媛.
1995年以来国内鸠摩罗什研究综述[J]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107-116.
被引量:2
10
王晓农,王楠.
鸠摩罗什:丝绸之路成就的佛经翻译批评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4-28.
同被引文献
23
1
张博泉.
辽金“二税户”研究[J]
.历史研究,1983(2):120-129.
被引量:8
2
白文固.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寺院经济研究述评[J]
.世界宗教研究,1998(2):149-154.
被引量:8
3
荆三林.
《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所表现的晚唐寺院经济情况[J]
.学术研究,1980(3):91-96.
被引量:11
4
郝春文.
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四)──为他人举行法事活动之所得[J]
.敦煌学辑刊,1997(1):1-20.
被引量:6
5
葛金芳.
宋辽夏金时期的经济干扰与经济波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5):60-67.
被引量:3
6
田华.
浅谈辽代寺院经济的一些问题[J]
.北方文物,1986(3):74-76.
被引量:4
7
曹汛.
涿州智度寺塔的史源学考证[J]
.建筑师,2007(2):92-101.
被引量:4
8
白文固.
辽代的寺院经济初探[J]
.社会科学(甘肃),1981(4):54-59.
被引量:5
9
何蓉.
佛教寺院经济及其影响初探[J]
.社会学研究,2007(4):75-92.
被引量:26
10
崔红芬.
试论西夏寺院经济的来源[J]
.宁夏社会科学,2008(1):99-10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王德朋.
辽代寺院经济新探[J]
.中国农史,2022,41(4):73-83.
1
颖颖.
新年之想[J]
.新西藏,2013(12):59-59.
2
刘汉俊.
伟大的清醒[J]
.党建,2011(8):1-2.
3
郭敬明.
人间森林[J]
.时代青年(悦读),2012(9):29-29.
4
白盾.
论儒道的“互补”或“合抱”[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5(3):5-11.
5
早安夏天.
假如记忆能交换[J]
.花火(A版),2015,0(1):47-53.
6
余敦康.
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J]
.中国哲学史,1992(1):24-30.
7
王欢.
墨子刻对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5-59.
8
李新.
唯物史观建构的两个视角及其内在逻辑探讨[J]
.理论与改革,1990(6):14-17.
9
南文瑛.
孔圣人启迪西方[J]
.新智慧(财富版),2005(7).
10
洪修平.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6):137-146.
被引量:11
中国佛学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