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点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构建新型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学科教学于无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
王瑞民
机构地区
河北省宽城县机关中学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3-74,共2页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宋灵青.
MOOC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与专业发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9):139-143.
被引量:118
2
刘克龙.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甘肃教育,2013(14):49-49.
被引量:3
3
张俊凤.
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J]
.学苑教育,2012(14):81-8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邓晖."面对MOOC,中国大学一要大胆,二要创新"一专访ed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J].光明日报,2013-10-11(6).
2
王鉴,徐立波.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3):125-129.
被引量:117
3
阮滢.
当“数字移民”遇到“原住民”[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0):1-1.
被引量:3
4
许涛.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研究,2012,33(9):124-127.
被引量:39
5
莫甲凤.
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29-133.
被引量:119
6
黄孟遥.
MOOC给教师带来的影响[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20-21.
被引量:25
7
叶俊民,王敬华,李蓉,周伟,陈曙,杨艳.
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
.计算机教育,2014(9):10-13.
被引量:24
8
董晓霞,李建伟.
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7):34-39.
被引量:79
9
易菲,唐瑾燕,高蒙.
MOOC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4):35-3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8
1
潘懋元,别敦荣,陈斌,王严淞,罗先锋,魏晓艳,李胜利.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述评[J]
.高校教育管理,2015,9(2):1-7.
被引量:21
2
庞颖,吴锦程.
MOOC开发策略研究——基于高校教师的视角[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4):116-119.
被引量:4
3
尹鹏.
高校MOOC课程制作的分析与思考[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1):74-75.
被引量:4
4
刘芙,齐伟.
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功用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5(6):86-91.
被引量:13
5
王佑镁,叶爱敏,赖文华.
MOOC何去何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12-18.
被引量:35
6
王耀莹,王凯丽.
面向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接受扩展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96-100.
被引量:7
7
王刚.
MOOC对高职课程教学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
.考试周刊,2015,0(46):156-157.
被引量:2
8
张晓瀛,杨延光,王欣,马东堂,魏急波.
“通信原理”MOOC建设探索[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6):50-54.
被引量:9
9
王承博,李小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设计范式重构——基于“课程编导”理念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9):111-117.
被引量:16
10
赵英,杨阁,罗萱.
大学生对MOOC接受与使用行为的调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5(8):37-44.
被引量:45
同被引文献
60
1
葛洪磊,郑映群,周丽梅.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1):31-34.
被引量:1
2
刘梅,项朝阳.
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
.管理观察,2008(Z1):129-130.
被引量:4
3
何克抗.
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信息技术,2014(1):3-8.
被引量:40
4
张军.
多媒体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0):32-35.
被引量:51
5
王鉴,郝琦蕾.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方法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62-65.
被引量:15
6
肖景阳.基于深层次混合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J] . 教育现代化,2016,2.:157-158.
7
何克抗,吴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7):5-8.
被引量:128
8
何克抗,曹晓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五——“WebQuest”教学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5-12.
被引量:36
9
何克抗,刘春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9-13.
被引量:122
10
金陵.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9(2):72-77.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8
1
宋贺忠.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用的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2):53-54.
被引量:1
2
李绍林,汪小根,赵珍东,段启,夏黎,颜仁梁.
基于PBL的多元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研究[J]
.海峡药学,2017,29(4):239-241.
被引量:6
3
郑颖,林文雄,吴则焰.
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融通推动高校回归教学本位[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3-8.
被引量:8
4
蔡顺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途径探索与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
.中国培训,2016(14):48-48.
被引量:1
5
赵野.
我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5):69-75.
被引量:4
6
袁胜军,张剑光,邱重植.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造的路径及选择[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X):35-36.
被引量:1
7
付立松,熊阳.
虚拟教研背景下的文学实践——学生与作家的对话[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33(4):89-95.
8
李甲.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探析[J]
.科学中国人,2017(4Z):360-36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宁振兴.
让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回归本位[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17-118.
2
王锐.
中职建筑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45-46.
被引量:3
3
叶克林.
建设一支迎接新世纪全球化挑战的企业家队伍:‘99企业家高层论坛国际 …[J]
.江苏企业管理,2000(241):7-11.
4
胡保亮,闫帅.
信息化与国际化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探讨[J]
.科教文汇,2017(30):75-76.
被引量:1
5
李绍林,段启,赵珍东,汪小根,周国洪.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中药炮制课程中的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24-27.
被引量:11
6
陈林姣,石艳,李勤喜,周大旺,左正宏.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育人功能[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222-225.
被引量:16
7
王力,张宏兰.
基于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2018,2(6):150-151.
8
韩永萍,刘红梅,李可意,葛喜珍,李映.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18,45(19):155-156.
被引量:2
9
王力,张宏兰.
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6Z):177-178.
被引量:7
10
陆泽华.
探究Arduino单片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2(9):18-20.
被引量:4
1
罗灿峰.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点[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30):77-77.
2
虞怡玲.
学校愿景与现实的交融点[J]
.新课程(综合版),2011(8):17-17.
3
徐晓晴.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13-116.
被引量:11
4
周燕.
生命境界真善美——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现代教学,2015,0(12):17-19.
被引量:1
5
课堂应变的情绪调控及其心理现象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1995(4):44-47.
被引量:1
6
王建军.
论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现实意义[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1):16-18.
被引量:3
7
蒋华.
探究育德原点 提高养德实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20(5):8-10.
8
赵立娜.
孔子“修身”思想对德育的现代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0):49-50.
被引量:3
9
李宁宁.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双因素互动分析[J]
.科技信息,2010(07X):178-178.
10
王元英.
寻求文本 快乐写作——初中语文课堂练笔微探[J]
.成功,2010(1):84-84.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