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长江三峡军事文化综述及开发利用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和平与战争交替的历史,长江三峡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至战争频发。战争是人类军事活动的突出表现形式,发生在长江三峡地区的战争也造就了本区域独特的战争文化。
作者
郑宇飞
机构地区
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三峡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90-99,共10页
关键词
军事文化
文化特征
军事活动
开发利用
文化遗产价值
名人文化
兵家必争之地
地域文化
旅游事业
物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不朽.
巴楚在三峡地区的军事争夺和文化交融——关于巴楚关系与巴楚文化之探讨[J]
.中国三峡建设,2005,12(1):64-70.
被引量:7
2
阮荣华.
论研究三峡军事史的现实意义[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6):23-25.
被引量:2
3
阮荣华.
长江三峡军事地理位置及其战争评价[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1):37-39.
被引量:2
4
阮荣华.
论三峡军事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
.理论月刊,2002(8):83-84.
被引量:2
5
管维良.
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 建设长江三峡文化长廊的战略构想[J]
.中国三峡建设,2000,7(2):4-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郑文.
巴楚关系刍议[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6):75-81.
被引量:6
2
王恩涌,曹诗图.
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J]
.人文地理,1996,11(3):18-22.
被引量:8
3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中华书局,1955..
4
[4]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Z].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5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常璩著,刘琳校注.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7
杜培斌,曹诗图.三峡文化要览.[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8
秦永章.
江河源头话“於菟”──青海同仁年都乎土族“於菟”舞考析[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1):52-5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2
1
严广超,严文乐,赵婕.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三峡地区传统民居[J]
.华中建筑,2006,24(10):174-176.
2
武光,罗仕伟.
三峡旅游文化与库区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
.商业研究,2006(23):172-175.
3
王平.
论武陵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4-19.
被引量:6
4
周传发.
论三峡传统聚居与民居形态的地域特征[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5-8.
被引量:2
5
周传发.
从巴楚文化看三峡地区早期的居住形态[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10-6812.
6
蒋坤富,张述林,陈鹏,唐为亮.
长江三峡文化地理研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5):92-96.
被引量:2
7
江志国,张春芝.
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文化长廊的概念规划[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98-22500.
被引量:1
8
周传发.
巴楚文化与三峡地域的传统民居[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1):7-10.
被引量:3
9
黄权生.
三峡军事交通地利影响初探[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2):82-86.
被引量:1
10
张瑜婷.
论唐代三峡诗的诗性地理空间[J]
.巢湖学院学报,2015,17(1):91-96.
1
阎丽,郭二艳,徐宪.
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1(10):37-37.
被引量:1
2
王海波.
巩固和发展我军新型内部关系的着力点[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21(6):127-128.
3
张爱红.
张宗昌与山东教育文化事业[J]
.兰台世界(上旬),2006(07S):67-68.
4
杨叔子.
民族文化与自主创新[J]
.学习与研究,2008(2):48-49.
5
王善才.
“巴楚文化”的称谓不宜再使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6):20-21.
被引量:6
6
蒋文玲,华建宝.
“三抓三防”促安全发展[J]
.政工学刊,2009(1):42-43.
7
周向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以赞皇铁龙灯为例[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16-18.
被引量:2
8
刘宏明.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被引量:26
9
张新红.
我国西部民族古籍的开发利用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3,33(3):43-46.
被引量:2
10
岳艳丽,王军.
梅州客家传统体育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9(5):121-123.
被引量:13
三峡文化研究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