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它的论争由来已久。侯外庐先生继承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争的统绪,并以之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从而得出了“亚细亚的古代”和“古典的古代”是同一个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路径的结论。侯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作者
王军福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晋阳学刊》
2003年第4期56-59,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
分类号
A566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5][6][9]候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10]白寿彝.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A].纪念侯外庐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2
1
邓冰.
论物权法则的理论依据[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97-99.
被引量:1
2
巴新生,王立端.
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5-1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吴易风.
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3-6.
被引量:19
2
邓晓芒.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
.江海学刊,1996(3):87-94.
被引量:27
3
顾正钟.
亚细亚生产方式新解[J]
.探索与争鸣,2005(7):12-14.
被引量:1
4
包先建.
1997年以来国内关于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述评——兼论生产方式的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J]
.教学与研究,2005(8):77-83.
被引量:13
5
张祥龙.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14-24.
被引量:42
6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7.
7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
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家庭史·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8,8.
9
王常柱.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65-168.
被引量:12
10
王常柱.
孝慈精神及其现代内涵[J]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4):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程婷.
重温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法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98-99.
2
王常柱.
孝慈精神: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J]
.晋阳学刊,2012(6):88-94.
被引量:1
3
王常柱.
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J]
.河北学刊,2013,33(1):44-48.
被引量:3
4
程鹏宇.
论侯外庐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与运用[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6(2):96-11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杜晓平.
医学生医德教育“五位一体”路径的构建[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1):57-59.
被引量:6
2
王常柱.
孝慈之爱与孝慈精神及其伦理效用[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5,27(2):6-12.
3
丁艳.
家庭教育缺失下的学校德育理论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0):159-160.
被引量:5
4
程鹏宇.
导师与论敌:论侯外庐眼中郭沫若的双重形象[J]
.历史教学问题,2020(3):46-53.
被引量:1
5
程鹏宇.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的学术转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以陶希圣、郭沫若、侯外庐为例[J]
.近代史研究,2022(3):131-141.
被引量:3
6
任虎.
被塑造的形象:侯外庐中国社会史研究新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9):166-176.
7
路怡.
大学生慈孝观教育与生命成长——基于当下慈孝观教育缺失的现状透视[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22-22.
被引量:1
1
贺晓燕.
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综述[J]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8-65.
2
邹兆辰.
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1992(4):11-12.
3
谢励武.
郭沫若与中日文化交流[J]
.史学月刊,1985(4):106-108.
4
王学典.
从强调“一般”到侧重特殊——40年代后期中国历史学的动向之一[J]
.史学理论研究,1992(4):46-55.
被引量:7
5
侯外庐.
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J]
.历史研究,1984(3):3-26.
被引量:29
6
蒋大椿.
八十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四)[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0(9):5-10.
被引量:2
7
白寿彝.
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J]
.史学月刊,1982(1):3-8.
被引量:7
8
瞿林东.
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J]
.史学史研究,1983(2):12-13.
被引量:1
9
邝柏林.
杨荣国治学方法论[J]
.湖南社会科学,2003(5):19-21.
10
吴怀祺.
史学创新与历史研究──关于发展当前史学的思考[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1-5.
晋阳学刊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