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决策咨询(安徽)》
2003年第10期1-1,共1页
Policy Making Consultation
同被引文献36
-
1折晓叶,陈婴婴.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J].社会学研究,1997(6):37-45. 被引量:90
-
2王颖.新集体主义与乡村现代化[J].读书,1996,0(10):59-64. 被引量:11
-
3沈飞,朱道林.政府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实证研究——以我国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8):17-19. 被引量:34
-
4秦虹,刘波,袁利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城乡规划[J].城乡建设,2004(9):38-39. 被引量:3
-
5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2):144-154. 被引量:136
-
6廖洪乐.中国南方稻作区农户水稻生产函数估计[J].中国农村经济,2005(6):11-18. 被引量:38
-
7周诚.土地增值分配应当“私公共享”[J].中国改革,2006(5):77-78. 被引量:29
-
8曾祥炎.略论农地国有永佃[J].调研世界,2006(6):34-36. 被引量:8
-
9郑振源.征用农地应秉持“涨价归农”原则[J].中国地产市场,2006(8):72-75. 被引量:16
-
10周诚.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2):4-7. 被引量:67
二级引证文献42
-
1王浩.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乡镇经济,2008,24(6):102-105. 被引量:6
-
2王浩.城市倾向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农业经济,2008(8):62-63. 被引量:8
-
3夏宁,夏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11):66-70. 被引量:36
-
4王浩.中国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山东经济,2008,24(6):38-42. 被引量:12
-
5杨守玉,王厚俊.“三农”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2):73-76. 被引量:35
-
6张宏东.征地补偿现存问题的分析——以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9,25(10):41-43. 被引量:2
-
7李继刚.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复归抑或常态——一个经济解释[J].经济地理,2010,30(4):652-656. 被引量:5
-
8石磊,张翼.农地制度、财产性收入与城乡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10,42(4):62-68. 被引量:20
-
9覃建芹.土地征用中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缺陷与改革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4):20-22. 被引量:1
-
10王娜,王婉玲.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路径选择[J].农业考古,2010(3):112-114.
-
1孔祥斌,聂铭新,姜广辉.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J].广东土地科学,2005,4(5):29-32. 被引量:1
-
2邵捷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1993,7(2):43-46. 被引量:2
-
3蔡孝箴,郝寿义.我国开放城市土地市场的必然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南开经济研究,1989(5):20-24. 被引量:2
-
4冯继康,冯玲玲.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选择[J].农业经济,2004(2):22-23. 被引量:1
-
5林丹.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11,28(5):95-100. 被引量:4
-
6李志愿.这项收入应归公[J].中国农业会计,2005(6):19-19.
-
7王森,夏海.城市土地管理中的三大矛盾及解决办法[J].中国行政管理,1991(2):33-35.
-
8邵捷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1993(72):7-13.
-
9林坚,吴宇翔,郭净宇.英美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启示[J].中国土地,2017(2):30-33. 被引量:11
-
10晓亮.对股份合作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1997,13(1):30-3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