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技术经济》
2003年第10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23
-
1卢泰宏,高辉.品牌老化与品牌激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2):17-23. 被引量:70
-
2杨曙光,关怀海.外资对中国品牌“弱化”并购策略及企业对策[J].特区经济,2007(2):209-210. 被引量:4
-
3刘国华,苏勇.多视角下的品牌资产概念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24-128. 被引量:9
-
4陈烨.从品牌的作用机理看影响品牌淡化的因素[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76-78. 被引量:2
-
5何佳讯,秦翕嫣,杨清云,王莹.创新还是怀旧? 长期品牌管理“悖论”与老品牌市场细分取向——一项来自中国三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23(11):96-107. 被引量:82
-
6叶强.企业品牌延伸的商标淡化风险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2):29-30. 被引量:5
-
7丘云卿,魏育东,冯炯明.论驰名商标的淡化与退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1-35. 被引量:2
-
8李光斗.打造品牌年轻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3):27-27. 被引量:7
-
9陈振东.基于CBBE视角的品牌年轻化研究:以品牌个性和品牌忠诚为视角[J].管理学报,2009,6(7):972-977. 被引量:27
-
10林雅军,吴娅雄,鲍金伶,南剑飞.休眠品牌的品牌关系再续意愿影响因素的量表开发及测度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26(10):172-175. 被引量:9
-
1张强.企业如何应对品牌淡化[J].中国机械企业管理,2003(12):36-38.
-
2马伸迪.品牌延伸与品牌淡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0(5):39-39.
-
3尹启华,易伟义,卢彦.品牌,不能承受淡化之痛[J].工厂管理,2003(6):33-35.
-
4张强.企业品牌淡化与对策思考[J].中国军转民,2004,0(9):75-76. 被引量:1
-
5李炳灿,戴大立.走出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J].企业活力,2002(10):44-45.
-
6杨帆.如何打造中国品牌[J].广西轻工业,2008,24(2):80-81. 被引量:1
-
7陈烨.从品牌的作用机理看影响品牌淡化的因素[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76-78. 被引量:2
-
8王绍辉,杨洋.品牌延伸:请三思而后行[J].北方经济(内蒙),1999(3):32-33.
-
9杨雪军.品牌延伸与品牌淡化[J].现代工商,2000(9):8-9.
-
10曾朝晖.进入心智之路[J].IT经理世界,2002(15):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