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城市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1
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9-76,共8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参考文献6
-
1沙伊贝.《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
2卓勇良.日本经济发展的集中化趋势及其对浙江经济的借鉴[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7(5):42-47. 被引量:2
-
3刘志仁.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J].中国农村经济,2000(3):73-76. 被引量:5
-
4Miller,Z,et al. The Urbanization of Modern America ,N Y , 1987.
-
5Wolman H. et al . eds.National Urban Policy, Problems and Prospects, Detroit, 1996.
-
6G H Peters and B F Stant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fflted by University of Oxford, 1992.
共引文献5
-
1卓勇良.美日区域发展比较与浙江区域发展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1999(5):52-58.
-
2付恒杰.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3,17(4):18-21. 被引量:36
-
3于伯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启示[J].资源科学,2007,29(5):182-189. 被引量:14
-
4郭飞.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J].广东土地科学,2013,12(1):15-21. 被引量:21
-
5卫龙宝,胡慧洪,钱文荣,曹明华.城镇化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迁移意愿的分析——对浙江省海宁市农村居民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03(5):39-48. 被引量:81
同被引文献503
-
1春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区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缩减叠加的问题及应对:日本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95-101. 被引量:13
-
2黄立华.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21-25. 被引量:23
-
3蔡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55-58. 被引量:4
-
4曲福田.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的经验及启示[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20):12-17. 被引量:30
-
5李林杰,王金玲.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量化测度的思考——兼评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J].人口学刊,2007,29(4):31-35. 被引量:15
-
6陈小卉,徐逸伦.一元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5,29(1):73-78. 被引量:36
-
7陈瑜.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1(S1):30-31. 被引量:8
-
8魏芙蓉.韩国工农业政策(50~80年代)演变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0,9(3):25-27. 被引量:4
-
9何春红.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经验[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2):59-61. 被引量:10
-
10刘传江.论城市化的生成机制[J].经济评论,1998(5):57-62.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51
-
1刘海娟,郝志敏.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408-410.
-
2何忠伟,符少辉,罗永华,陈艳芬.农村城镇化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乡镇经济,2004,20(8):24-26. 被引量:3
-
3陈晓华,张小林,梁丹.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3-18. 被引量:36
-
4陈晓华,马远军,张小林,梁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7-20. 被引量:27
-
5彭希林.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102-104. 被引量:3
-
6曹继芝,李国强.农村城市化的负效应及化解之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97-99.
-
7彭希林.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7):109-112. 被引量:1
-
8丁文静,朱喜钢.人均GDP3000美元时期的城市发展研究——国际比较及对长江三角洲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6,30(10):36-42. 被引量:8
-
9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7-19. 被引量:1
-
10郝寿义,王家庭,张换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演进的国际考察——以日本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7,19(1):40-50.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453
-
1李英,贾连奇,张秋玲,简保权,李旖,李淼.关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55-159. 被引量:7
-
2齐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乡村论丛,2021(6):98-105. 被引量:2
-
3栗佳玮,沈中伟.国外地下步行空间开发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S01):1-7.
-
4顾宗超,陆伟,大佛俊泰.基于决策层级理论的地下行人系统时空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S01):1-13. 被引量:3
-
5李涛,曾建民.论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J].经济论坛,2009(6):15-16. 被引量:8
-
6宋伟.传统城镇化路径反思与河南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J].区域经济评论,2013(3):125-129. 被引量:8
-
7熊建立.重庆城乡统筹与库区发展的思路优化及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08(5):81-86.
-
8刘旦,宋志荣.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J].作物研究,2008,22(S1):507-509. 被引量:1
-
9白冰.关于全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讨[J].西部资源,2013(4):156-157.
-
10陈明星.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地理研究,2015,34(4):614-630. 被引量:145
-
1金烨.浅说中外城市化比较[J].才智,2015(6).
-
2王旭.中美城市化比较研究的一个尝试[J].国际学术动态,1997(3):3-4.
-
3季任钧,安树伟.中国沿海北中南三大区域城市化比较[J].领导之友,2003(5):26-28. 被引量:2
-
4彭顺生,王旭辉.广州与美国洛杉矶城市化比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10):97-102. 被引量:1
-
5吴钩.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多少钱[J].读书文摘,2015(3):24-25.
-
6王旭.“中美城市化比较国际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50-55. 被引量:1
-
7李小东.东部地区城市化经验及对广西城市化的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6):92-94. 被引量:1
-
8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J].城市问题,2008(12):2-12. 被引量:113
-
9袁境.中印经济模式与城市化比较[J].当代县域经济,2015(1):18-21.
-
10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经济纵横,2002(3):41-46. 被引量: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