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某地铁车站土洞勘察与形成机理分析
Investigation of Soil Cavity in a subway Station and Analysis on Its Formation Machenis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某地铁车站的岩土勘察过程中发现该工点有土洞发育,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先采用物探法找出土洞发育的疑似点,然后采用钻探进一步验证。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此土洞由水井成井过程中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使土的结构体产生剥落,而动水压力则使土的细颗粒产生迁移,两者共同作用,土洞不断扩大。该土洞对车站工程存在一定影响,应采取措施对土洞进行处理。
作者
李东亮
易鑫
汤斌峰
机构地区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勘察》
2014年第4期73-75,80,共4页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关键词
地铁
勘察
土洞
形成机理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胡朝阳.
综合勘探在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J]
.铁道勘察,2013,39(5):52-54.
被引量:6
2
谢忠球,万志清,钱海涛.
人工抽水引起土洞扩展条件的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4):778-782.
被引量:13
3
黄克杰,黄克强,任改琴,张建明.
浅层地震反射法在煤田调查采空塌陷区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B06):539-540.
被引量:8
4
TB 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S],200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何振宁.
铁路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的应用[J]
.铁道工程学报,2005,22(z1):448-456.
被引量:13
2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
唐山市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S1):187-194.
被引量:24
3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
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以武昌为例[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4(2):39-44.
被引量:34
4
刘之葵,梁金城,熊丽芳.
人工抽水引起土洞塌陷的可能性[J]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3):213-216.
被引量:3
5
韩永琦,李来喜,昌彦君.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隧洞围岩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1(5):412-417.
被引量:26
6
张学亮.
注浆法在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7,33(14):114-115.
被引量:8
7
李有能.综合物探在煤田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增刊).
8
张强,聂群林.
沙口大桥桥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J]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2):110-112.
被引量:3
9
邱恩喜,赵文,刘俊新.
地下采空区加固范围的数值分析与稳定性评价[J]
.路基工程,2008(1):48-49.
被引量:4
10
陈则连.
煤矿采空区地表岩移对高速铁路的影响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9,26(4):5-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6
1
谢欢欢.
贵州某煤矿采空区滑坡治理方案研究[J]
.西部资源,2022(4):3-5.
2
巩思园,田鑫元,郑有雷,白金正,李勋达,赵猛.
弹性波CT反演识别煤岩体空区实验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0(4):759-766.
被引量:11
3
程建远,孙洪星,赵庆彪,苏德国.
老窑采空区的探测技术与实例研究[J]
.煤炭学报,2008,33(3):251-255.
被引量:97
4
马福雷,唐洁,鲍立华.
变电站分期建设主变基础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10,36(22):122-124.
5
陈国庆,李天斌,贺宇航,周治刚,韦璐.
地下水扰动作用下地基土体渗透破坏试验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35(1):52-56.
被引量:4
6
金晓文,陈植华,曾斌,张文慧,史婷婷.
岩溶塌陷机理定量研究的初步思考[J]
.中国岩溶,2013,32(4):437-446.
被引量:36
7
缪世贤,黄敬军,武健强,李相民.
镇江大杨林岩溶塌陷及地裂缝灾害机理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33(6):679-685.
被引量:7
8
谭远发.
煤层采空区铁路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5,32(2):16-21.
被引量:11
9
张效铭,谢孟卿,陈澍,高怡然.
基于弹塑性模型的土洞地区管沟坍塌主要原因分析[J]
.石油工程建设,2015,41(6):1-6.
10
王飞,柴波,徐贵来,陈龙,熊志涛.
武汉市岩溶塌陷的演化机理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3):824-832.
被引量:25
1
张聚昆,程文娟,许严.
津涞公路典型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分析[J]
.中外公路,2011,31(1):59-61.
2
郝晓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分析[J]
.山西建筑,2003,29(10):154-155.
3
龙天彪,王金梅,饶红胜.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2(4):75-77.
被引量:10
4
曾舜,王春元,李海平.
两巫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处治方案设计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236-238.
5
王辉,刘长平.
某高速公路K37段滑坡稳定性和形成机理分析[J]
.交通标准化,2011,39(20):36-39.
6
蔡业恭.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J]
.山西建筑,2009,35(27):260-261.
被引量:1
7
代连水.
基于ANSYS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期裂缝形成机理分析[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5):116-117.
8
赵冬,雷英,蔡庆娥.
重庆奉节挖断村古滑坡形成机理分析[J]
.路基工程,2010(1):200-202.
被引量:4
9
郭有劲.
物探法隧道地质预报技术[J]
.铁道建筑技术,2008(S1):491-496.
被引量:3
10
谭发茂,皋北,范连东,夏咏冰.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性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
.中国港湾建设,2010,30(5):18-21.
被引量:4
铁道勘察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