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目标分析,探讨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设置,阐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构建。
出处
《同行》
2016年第4期94-95,共2页
参考文献3
-
1潘妮,陈元元,许学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与应用[J].科教导刊,2016(2Z):56-57. 被引量:1
-
2严密,徐璋,胡艳军,钟英杰.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自主转型探索[J].高教学刊,2015,1(14):4-6. 被引量:1
-
3高麟.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5X):206-20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黄树红,蔡兆麟.大机械类框架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
2广东省化工学校,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编,赵刚主编.化工仿真实训指导(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
3吕树祥,吕桂明,孙晓华.化工仿真辅助实习软件开发及教学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8,11(3):60-61. 被引量:4
-
4李建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2):174-174. 被引量:5
-
5王海,李波.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14):48-51. 被引量:65
-
6孙健,王艳香,汪和平,周露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1,14(3):54-56. 被引量:1
-
7方惠英,邱利民,陈炯,胡亚才,俞自涛.立足能源科技前沿 构建实验教学创新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5):157-160. 被引量:7
-
8孟忠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3):59-62. 被引量:4
-
9郭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38(6):203-204. 被引量:6
-
10洪名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12):213-215. 被引量:7
-
1孙美凤,张利平,王玲花.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22(11):136-138. 被引量:2
-
2郭磊.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2,39(3):184-185. 被引量:7
-
3王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85-86. 被引量:1
-
4崔海亭,王振辉,郭彦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8-100. 被引量:10
-
5张璟,吴小华,李爱琴,俞接成,邹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7):90-91. 被引量:4
-
6张文孝,于功志,于靖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专升本”人才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0(1):184-186. 被引量:2
-
7胡申华,姜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民族班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1(8):194-195. 被引量:5
-
8吴怡,雒婧.“传热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05-105. 被引量:6
-
9孟忠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3):59-62. 被引量:4
-
10宋文武,符杰,李庆刚,王桃.关于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大专业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考——基于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4):44-48. 被引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