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0
-
1钟定国.公司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J].商业研究,2002(20):29-31. 被引量:13
-
2林健,李焕荣.高校激励型整体薪酬模式的设计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8):41-43. 被引量:67
-
3杨燕绥,沈群红,刘婉华,袁汝海.构建适合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薪酬制度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B09):19-26. 被引量:41
-
4陶志梅.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5):76-78. 被引量:6
-
5乔治·T·米尔科维奇 杰里·M·纽曼.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6迈克儿·阿姆斯特朗 张晓萍译.战略化人力资源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3-124.
-
7杨佑国.谈现代企业核心员工的需要[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2):85-89. 被引量:16
-
8余宏俊.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设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1):97-98. 被引量:5
-
9唐效良.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9(8):53-55. 被引量:46
-
10谢礼珊,张燕,凌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薪酬制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70-7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肖韶峰,钟熠.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评析及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8):234-238. 被引量:9
-
2郑崇辉.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基本框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8):95-97. 被引量:4
-
3李冰,关劲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6(20):108-108. 被引量:2
-
4成琼文,曹兴.高校引进教师薪酬激励动态模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25(5):107-111. 被引量:4
-
5李艳.构建“双赢”的高职教师激励机制探究[J].科技信息,2010(6):198-199.
-
6王艳.完善我国高校薪酬制度的对策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10):189-190.
-
7丁志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多维考量[J].求索,2011(4):165-167. 被引量:11
-
8胡金成,梁英.高校教师工作量及薪酬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23):207-209. 被引量:2
-
9王雪英,林辉,原芸姿.山东省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现状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11):242-243. 被引量:1
-
10李学春.高等学校薪酬激励效应实证研究——以济南某高校为例[J].财经界,2017(3):352-352. 被引量:1
-
1胡正友.高校薪酬设计基本理念与方法述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143-145. 被引量:5
-
2杨春.薪酬可以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9):27-28.
-
3张仁蜜.民办高校教师薪酬体系的设计——以云南AY民办高校为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2):359-359.
-
4林杏花.高校教师薪酬设计探析[J].广东科技,2009,18(8):77-78. 被引量:1
-
5王心刚,杨守斌.激励高校引进人才长期发挥潜能的薪酬设计[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9):27-28.
-
6李志元.浅谈高校员工激励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4X):111-111.
-
7李晓轩,刘莹,Samina Nawab.美国大学薪酬设计的市场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36-342. 被引量:9
-
8赵红伟,孙钰华.增强高校引进人才长效潜能的薪酬设计[J].人才开发,2009(8):27-28.
-
9大学生就业需要谁转变观念[J].当代广西,2009(2):59-59.
-
10王雯.对完善高职院校岗位绩效薪酬设计的若干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64-165.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