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参苓白术散治疗哮喘26例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参苓白术散是健脾渗湿之传统名方 ,临床多用于湿邪困脾之泄泻 ,近年笔者用其治疗哮喘 ,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26例患者 ,男17例 ,女9例 ,年龄13~69岁 ,病程3~30a。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5版哮喘诊断标准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5版哮病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为非急性发作期 ,病情评价为间歇及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期为轻中度 ,并有咳嗽、痰多稀薄、时汗出等症的病人。2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6g ,白术15g ,茯苓15g,炙甘草6g,山药9g,砂仁3g,薏苡仁15g,莲子肉12g,白扁豆12g,陈皮12g,大枣5枚 ,桔梗12g,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治疗15~30d ,随访1a,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3疗效判定标准持续1a未发作者为显效 ;1a来发作次数减少过半者为效果良好 ;1a内发作明显减少者为有效 ;1a来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者或加重者为无效。4治疗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15~30d后 ,其中显效10例 ,效果良好6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典型病例张某 ,女 ,36岁。哮喘始于童年 ,近年来发作频繁 ,就诊时因上感引起发作10d ,经抗生素、平喘止咳药治疗效果不显病人拒绝激素治疗。症见喘鸣 ,夜间平卧则剧 ,咳嗽痰稀薄量多 ,面肢肿 ,时汗出 ,神疲气短 ,面色白光白 ,舌暗红 ,苔薄润 ,脉滑数。查体闻及双肺哮鸣音。辨证痰湿阻肺 ,脾阳受困 ,治以健脾运湿化痰 ,处方 :人参6g ,白术15g ,茯苓30g ,炙甘草6g,白扁豆12g,砂仁3g ,薏苡仁15g ,陈皮12g,大枣5枚 ,桔梗12g,枳壳12g,大腹皮12g。服药15d ,哮喘已平 ,咳痰量少色白 ,活动量增加时气急汗出 ,苔薄 ,脉缓 ,加桂枝6g,黄芪15g,继服15剂病愈。随访1a,未再发作。6讨论哮喘属中医“哮”症范畴。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谓 :“凡遇天阴欲作雨 ,便发……甚至坐不得 ,饮食不进 ,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 ,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 ,则肺胀作声 ,此病有苦至终生者 ,亦有母子相传者。”不仅对病因病理、临床特点、预后给予明确阐述 ,同时指出积痰为哮喘发作之源。历来哮喘治疗宗朱丹溪“哮喘必用薄滋味 ,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者颇众 ,具体运用是发作期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涤痰降气等方法 ,恢复期采取扶正固本等综合防治方法。可见 ,痰为哮喘之因 ,也为哮喘之病机 ,更为治疗上必予重视的病理变化。笔者认为本病脾气虚弱是其根本 ,中气不足 ,运化失权 ,痰浊蕴伏于肺 ,遇外邪引动或劳作后宗气耗散而发 ,若予涤痰降气之品治疗 ,哮虽可暂得缓解 ,然脾气益虚 ,痰伏于肺 ,久则浸淫五脏六腑 ,流溢四肢 ,哮喘发作必越发频繁严重。参苓白术散健脾气 ,渗痰湿 ,不仅能消除生痰之病理基础 ,也能清除痰这一病理产物。所以临床上用于哮喘病的治疗 ,效果良好。 参苓白术散是健脾渗湿之传统名方 ,临床多用于湿邪困脾之泄泻 ,近年笔者用其治疗哮喘 ,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26例患者 ,男17例 ,女9例 ,年龄13~69岁 ,病程3~30a。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5版哮喘诊断标准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5版哮病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为非急性发作期 ,病情评价为间歇及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期为轻中度 ,并有咳嗽、痰多稀薄、时汗出等症的病人。2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6g ,白术15g ,茯苓15g,炙甘草6g,山药9g,砂仁3g,薏苡仁15g,莲子肉12g,白扁豆12g,陈皮12g,大枣5枚 ,桔梗12g,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治疗15~30d ,随访1a,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3疗效判定标准持续1a未发作者为显效 ;1a来发作次数减少过半者为效果良好 ;1a内发作明显减少者为有效 ;1a来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者或加重者为无效。4治疗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15~30d后 ,其中显效10例 ,效果良好6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典型病例张某 ,女 ,36岁。哮喘始于童年 ,近年来发作频繁 ,就诊时因上感引起发作10d ,经抗生素、平喘止咳药治疗效果不显病人拒绝激素治疗。症见喘鸣 ,夜间平卧则剧 ,咳嗽痰稀薄量多 ,面肢肿 ,时汗出 ,神疲气短 ,面色白光白 ,舌暗红 ,苔薄润 ,脉滑数。查体闻及双肺哮鸣音。辨证痰湿阻肺 ,脾阳受困 ,治以健脾运湿化痰 ,处方 :人参6g ,白术15g ,茯苓30g ,炙甘草6g,白扁豆12g,砂仁3g ,薏苡仁15g ,陈皮12g,大枣5枚 ,桔梗12g,枳壳12g,大腹皮12g。服药15d ,哮喘已平 ,咳痰量少色白 ,活动量增加时气急汗出 ,苔薄 ,脉缓 ,加桂枝6g,黄芪15g,继服15剂病愈。随访1a,未再发作。6讨论哮喘属中医“哮”症范畴。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谓 :“凡遇天阴欲作雨 ,便发……甚至坐不得 ,饮食不进 ,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 ,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 ,则肺胀作声 ,此病有苦至终生者 ,亦有母子相传者。”不仅对病因病理、临床特点、预后给予明确阐述 ,同时指出积痰为哮喘发作之源。历来哮喘治疗宗朱丹溪“哮喘必用薄滋味 ,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者颇众 ,具体运用是发作期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涤痰降气等方法 ,恢复期采取扶正固本等综合防治方法。可见 ,痰为哮喘之因 ,也为哮喘之病机 ,更为治疗上必予重视的病理变化。笔者认为本病脾气虚弱是其根本 ,中气不足 ,运化失权 ,痰浊蕴伏于肺 ,遇外邪引动或劳作后宗气耗散而发 ,若予涤痰降气之品治疗 ,哮虽可暂得缓解 ,然脾气益虚 ,痰伏于肺 ,久则浸淫五脏六腑 ,流溢四肢 ,哮喘发作必越发频繁严重。参苓白术散健脾气 ,渗痰湿 ,不仅能消除生痰之病理基础 ,也能清除痰这一病理产物。所以临床上用于哮喘病的治疗 ,效果良好。
作者 苗祥东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73-73,共1页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71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