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3年第07M期36-37,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36
-
1胡晓蓓.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8(27). 被引量:7
-
2汪人.渗透式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7(1):48-50. 被引量:6
-
3伏锡良.培养创新素质从科技教育做起[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4):25-26. 被引量:6
-
4张远鸿.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3):49-49. 被引量:6
-
5郭永平.推动“两个结合” 促进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15-17. 被引量:1
-
6邢顺福.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科技教育新模式[J].教育探索,2005(4):54-56. 被引量:1
-
7刘春元.网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1(4):47-48. 被引量:1
-
8唐锡海.制约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9):90-91. 被引量:27
-
9王武林.论以科技工作促高职院校内涵建设[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3. 被引量:3
-
10朱长超.公众理解科学[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9
-
1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72-73. 被引量:6
-
2兰世春,袁荣华,刘玲.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2008,27(5):122-123. 被引量:12
-
3严奕峰.青少年科技活动与科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组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340-340. 被引量:2
-
4袁扬.青少年科技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1):289-289.
-
5王海英.论高职院校中科技教育的意义[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4):18-20.
-
6黎刚,曹卫真.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3):11-13. 被引量:1
-
7王春萌,王妍妍,张红娜,全意.基于网络的中小学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251-252. 被引量:3
-
8苏浩.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7(4):3-3. 被引量:2
-
9潘晓青,陈润迪,汪泠淞,高喜,吴蓓蕾,何召勇,刘慧芬,苌凤水.初中生科创参与的主要障碍及归因分析——基于学生视角[J].科教文汇,2023(18):175-180.
二级引证文献23
-
1孙菊花.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33):228-230.
-
2郭倩倩.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2-2. 被引量:3
-
3郭倩倩.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130-130.
-
4陈海英.发达国家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外资,2013(22):250-251.
-
5邓旭,陈明侃,冯芹,蒋美兰,陈希琳,张广明,张莉.开创科普先锋 创建南亚热带科普之星——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科普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热带农业,2013(6):73-77. 被引量:5
-
6张继虹.关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国营企业税收筹划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23):237-237. 被引量:2
-
7赵杰.通过自制科技实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J].天津科技,2014,41(5):52-54.
-
8刘伟.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创新小学生物实验初探[J].天津科技,2015,42(5):48-49. 被引量:1
-
9刘敢新,王怡,李函锦,肖馨.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74-177. 被引量:3
-
10邓志江.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J].科技与创新,2016(13):117-117. 被引量:1
-
1孟引变.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73-75.
-
2肖川.分享的课堂[J].青年教师,2009(10):17-18.
-
3蔡涛.提高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4(1):87-88.
-
4李海停.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231-232.
-
5程启悃.素质教育与教育者的素质[J].理论导刊,2002(1):59-60. 被引量:1
-
6李旷,潘源琛.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J].教育研究,1985,6(7):23-28. 被引量:1
-
7解思忠.企业竞争力与人文素质[J].中外管理,2008(7):62-63. 被引量:1
-
8肖川.分享的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1(10):1-1.
-
9肖川.分享的课堂[J].天津教育,2011(5):17-17.
-
10肖川.分享的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09(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