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6
-
1李菲.重释“灌输”的内涵及实质[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57-60. 被引量:14
-
2辜胜阻.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J].教育研究,2004,25(10):3-8. 被引量:24
-
3王林义,龙宝兴.重新认识德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9):62-65. 被引量:4
-
4[英]齐格蒙特·鲍曼 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6埃得加·莫兰 陈一壮 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7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
9[德]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高宪田,黄水乞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
10诺丁斯.教育哲学[M].曾汉塘,林季薇译.台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
二级引证文献17
-
1谢海江.高校全景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德育实践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54-55. 被引量:1
-
2牛金成.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J].教育评论,2007(1):45-47. 被引量:8
-
3牛金成,魏鋆.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2):152-153. 被引量:4
-
4吕秋芳,杨凌.创新德育模式,践行“八荣八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15(1):47-50.
-
5林清华.2006年基础教育研究年度发展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7(7):9-14. 被引量:3
-
6邢伟荣,任顺元.德育话语的失当与回归[J].现代教育论丛,2007(12):20-23. 被引量:2
-
7郑忠梅,张应强.文化取向下的大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48-52.
-
8郑忠梅.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德育网络教学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9,30(9):42-44. 被引量:1
-
9陈丽宁.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性分析及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9):134-134. 被引量:1
-
10刘云生.走向行动德育[J].中国德育,2010,5(9):68-71.
-
1成成.变革中的双向互动--访上海大学社会系副主任章友德博士[J].现代领导,2003(3):9-9.
-
2石海威.在别人贪婪时贪婪,在别人恐惧时我们更贪婪[J].财经天下,2016,0(25):81-82.
-
3许菲菲.欣赏,最本质的结果是引导[J].时代青年(哲思),2015,0(10):45-45.
-
4陈先凤.与鲁洁教授在一起的日子[J].小学德育,2010(1):30-32.
-
5汪皓:狭路相逢勇者胜[J].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16(7):16-17.
-
6高德胜.智慧与德性的光芒——《鲁洁教育口述史》后记[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3):25-32.
-
7洪文军.如何去探寻美好的心灵?(上)──试论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审美特质[J].军事记者,2002(5):50-51. 被引量:1
-
8林依轮:带着快乐,向快乐出发[J].现代职业安全,2002(9):60-61.
-
9雅子.真诚:画家的第一品格——著名画家李小可印象[J].新闻三昧,2003(8):56-56.
-
10刘东平.宋庆龄研究的一支新葩——访《宋庆龄年谱长编》主编尚明轩先生[J].今日中国,2003,52(4):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