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476-478,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
参考文献23
1 王建枝,Iqba.,IG.蛋白磷酸酯酶在Alzheimer氏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中的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4):74-78. 被引量:4
2 崔天盆,周新,徐红,郑芳.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老年性痴呆病的关系[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8):741-743. 被引量:8
3 肖林,邱俭,孙刚,陈宜张.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27-30. 被引量:21
4 王建枝,I.Grundke-Iqbal,K.Iqbal.磷酸酶和糖苷酶对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作用[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4):205-207. 被引量:3
5 冯征,张均田.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在Alzheimer’s病中的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4):217-220. 被引量:13
6 刘春风,戴永萍,章春园,张志琳,包仕尧.尼莫的平对Alzheimer病大鼠海马和额叶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5):272-274. 被引量:6
7 苗建亭,李柱一,林宏,雷革胜,宿长军,李宏增,刘煜,朱琳,游国雄.Alzheimer病形成过程中NO/NOS机制的实验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6):1463-1465. 被引量:6
8 林煜,王占军,陈俊抛,张东清,侯昊明,黄建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对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消炎痛的干预作用[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9(1):21-23. 被引量:6
9 罗南萍,杨道理,陈青,彭立义,孙晓明,刘桂香.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与多肽生长因子的检测[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3):299-301. 被引量:2
10 李玫,常晓兰,陶学训.Alzheimer's型老年性痴呆与tau蛋白异常修饰[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13(1):73-7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30
1 戴富林.血管性痴呆的分类和诊断[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06-108. 被引量:11
2 李巍,张世仪,赵惠敏,严徽瑾.小鼠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J]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15(6):46-49. 被引量:53
3 Xu Ruxiang,Chen Changcai,Yuan Guanqian,(Zhujiang Hospital,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2).脑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变化与脑水肿[J] .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20(2):83-85. 被引量:11
4 江三多,冯国鄞,吴晓东,林嗣萃,顾牛范,金通观,康伟民,高哲石,任大明,江开达.Alzheimer病与载脂蛋白E ε_4等位基因的关联分析[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1):15-18. 被引量:39
5 鄢盛恺,周新,哈黛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型[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28-31. 被引量:60
6 李影林.血清总磷脂测定.中华医学检验全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37-739.
7 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2..
8 郑观成.Alzheimer病进展简介.脑老化与老年痴呆[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86-193.
9 郑观成.试论老年痴呆在研究与系统工程和中国医药学.脑老化与老年痴呆[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23-31.
10 李卫平 刘晓加 等.老年期痴呆患者脑内细胞调亡现象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340-340.
共引文献77
1 胡晓梅,柴进川,杨松涛,周淑芳,黄国钧.震颤停胶囊对帕金森病C_(57)BL/6J小鼠模型尼氏小体含量及相关蛋白表达作用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23-28. 被引量:1
2 崔海松,吴文源,张旭,江三多,万海英.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型与白介素-6的对照研究[J] .上海医学,2003,26(S1):23-26.
3 贾晓静,贾少杰.雌激素对痴呆小鼠脑内ChAT和NGF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40-41.
4 高东,王景周.慢性脑灌注不足老龄大鼠脑内BDNF的表达[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7):1518-1520. 被引量:4
5 杨麦贵,张竹映,郑善銮,钟立辉,李涛.外源性一氧化氮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5):1397-1399. 被引量:12
6 鲁兴梅.对雌激素来源和受体及其作用的再认识[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52-154.
7 胥显民,牛勃,王廷杰,杨琦,张悦红,蔡大勇.β-淀粉样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用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1):139-142. 被引量:3
8 杨丹迪,龙大宏,宣爱国,冷水龙.神经干细胞与BDNF联合促进AD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胆碱能纤维再生[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35-38. 被引量:12
9 孙秀宁,管英俊,岳炳德,张皓云.巢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作用[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1):61-63.
10 闫恩志,范莹,齐志敏,包翠芬,金英.阿魏酸钠对β-淀粉样肽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J]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26(5):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2
1 杨期东,周琳.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82-6983. 被引量:19
2 管姝轶,曲丽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J] .中国社区医师,2004,20(20):10-11. 被引量:1
3 谭纪萍,张晓红,王鲁宁.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2):146-148. 被引量:13
4 徐如祥.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3):177-180. 被引量:8
5 张娟,张建英,董圣山,杨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应用现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4):343-344. 被引量:10
6 赵万中.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临床药物治疗[J] .天津药学,2005,17(2):53-56. 被引量:4
7 吴琪,方莹莹,韩杰.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基因第5号和第8号外显子的突变分析(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136-137. 被引量:1
8 Angue Nkoghe Francoise.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Alzheimer's disease[J]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2005,19(6):279-283. 被引量:2
9 陈生弟,杨红旗.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4):193-194. 被引量:9
10 洪震.我国近年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4):195-198.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3
1 马龙,洪玉,周晓辉,杨勇.葡萄皮提取物抗痴呆作用的实验研究[J] .卫生研究,2006,35(3):300-303. 被引量:6
2 任晓蕾,韩冬,李玉珍.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执业药师,2010,7(7):3-8. 被引量:17
3 郭茂娟,范英昌,卢斌,姜希娟.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诱导的PC12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1):173-17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7
1 来海中,马龙,王艳,刘涛.葡萄皮渣中齐墩果酸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1549-1550. 被引量:3
2 孙蓉,钱晓路,张丽美.基于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255-257. 被引量:15
3 钱晓路,孙蓉.基于分子水平的AD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92-495. 被引量:1
4 张云莎,马东明,卢斌,马轶文,姜希娟.银杏内酯A、B对高胆固醇诱导的PC12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2012,29(5):475-477. 被引量:1
5 单媛莉,常富业.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概述与展望[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670-673. 被引量:17
6 魏学立,曲玮,梁敬钰.银杏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3,25(2):1-8. 被引量:21
7 袁芳,周勇,盛磊,马龙.齐墩果酸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8):33-37. 被引量:2
8 徐赫男,程志新,刘宏民,温志昌,王言,胡春.3-芳基-6-(溴代芳甲基)-7H-噻唑并[3,2-b]-1,2,4-三嗪-7-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23-428. 被引量:1
9 令红艳.当归有效成分的抗早老性痴呆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74-75. 被引量:6
10 叶娟,张海燕.当归有效成分及抗老年痴呆药效特点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114-115. 被引量:4
1 王丽霞,杨林.TOMM40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5,44(7):983-985. 被引量:3
2 刘丽,李林.脑缺血与阿尔茨海默病[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49-52.
3 李晓晴,王力,冯立群,王薇.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细胞周期假说[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7):752-754. 被引量:12
4 高怀清,石胜良.钙调神经磷酸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3):2686-2688. 被引量:1
5 兰美华,吴红彦.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644-646. 被引量:3
6 郑明荣,郝百鸣.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65-66. 被引量:4
7 张园园,何宏文.阿尔茨海默病中与淀粉样前体蛋白有关的三种分泌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8):358-361.
8 彭丹涛,许贤豪.β淀粉样变与阿尔茨海默病[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6):430-432. 被引量:2
9 丁琰,祁艳萍,陈锋.载脂蛋白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110-112. 被引量:1
10 张涌,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抑郁症[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44-14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