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60,共2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同被引文献75
-
1李禅.评说本届拉斯克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7(5). 被引量:1
-
2傅杰青.消灭天花——全人类联合行动的创举[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3(4):56-62. 被引量:3
-
3奇云,方坤.艾滋病毒的发现者究竟是谁——震惊世界科坛的“盖洛事件”[J].医学与哲学(A),1992,26(6):5-7. 被引量:1
-
4卢义钦.Avery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失之交臂?[J].生命的化学,2005,25(1):67-69. 被引量:5
-
5禹宽平.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J].医学与哲学,1994,15(1):1-3. 被引量:6
-
6刘德培,方福德,梁植权.基因敲除[J].生理科学进展,1995,26(1):88-92. 被引量:6
-
7雷钧.2005年度拉斯克医学奖揭晓[J].世界科学,2005(11):29-29. 被引量:1
-
8高翼之.奥斯瓦德·西奥多·艾弗里[J].遗传,2006,28(2):127-128. 被引量:7
-
9寇毅.略述疫苗三次革命[J].中华医史杂志,2006,36(2):104-108. 被引量:7
-
10方正.疫苗的历史[J].生命世界,2006(9):22-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郭晓强.基因剔除技术的先驱——记科学家卡佩奇(Mario Renato Capecchi)[J].生命的化学,2004,24(5):440-441. 被引量:3
-
2郭晓强.自动测序仪的发明者——记科学家胡德[J].生物学通报,2005,40(6):58-59. 被引量:3
-
3郭晓强,米裕.从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提名看亚洲的医学地位[J].医学与哲学(A),2007,28(1):59-61. 被引量:1
-
4郭晓强.菲利普·里德[J].遗传,2007,29(7):777-778. 被引量:1
-
5鲍健强,叶鸿.从认识基因到改造基因——论“基因靶向技术”的科学意义和方法论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9,27(1):18-24. 被引量:1
-
6朱安远,郭华珍.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美国拉斯克奖概览[J].中国市场,2016(5):183-19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8
-
1郭晓强.奥利弗·史密斯[J].遗传,2007,29(6):649-650. 被引量:4
-
2秦川.揭示基因组功能的强大工具:基因打靶技术——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介[J].科技导报,2007,25(24):30-35. 被引量:2
-
3郭晓强.基因剔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8,33(7):6-8.
-
4张树鹏,赖仁胜,林路加,谢玲,杜益群,吴晓斌,赵苏苏.直接测序法检测结肠癌K-ras基因的灵敏度确认及评估[J].山东医药,2011,51(11):31-33. 被引量:3
-
5郭晓强.遗传密码之父--尼伦伯格[J].科学,2011,63(3):50-53. 被引量:2
-
6郭晓强.抗体多样性遗传机制发现者——利根川进[J].遗传,2012,34(11):1501-1504. 被引量:1
-
7何涛君,陆学东.抗体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9):1147-1149.
-
8肖海燕.政府行为优化与教育发展路向——基于市场与社会双向互动理论[J].教育与经济,2015,31(1):66-72. 被引量:3
-
9朱安远.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下)[J].中国市场,2015(36):208-223. 被引量:10
-
10朱安远,郭华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四)[J].中国市场,2016(22):260-272.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