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内蒙古最大的家谱图——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家谱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作者 巴音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4-55,共2页 China Archives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