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分析——分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偏度(Skewness)统计量,检验了我国28个省及直辖市的GDP时间序列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对28个省及直辖市的GDP数据对我国GDP序列的非对称性冲击影响进行了检测;体制的变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的重要原因。
作者
彭勇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
出处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China Economic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周期
非对称性
GDP
偏度统计量
区域经济
产业政策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金全,范剑青.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
.经济研究,2001,36(5):28-37.
被引量:148
2
刘金全.
中国实际GDP序列的非对称性度量和统计检验[J]
.财经研究,2002,28(1):70-75.
被引量:7
3
Clement. M. P and Krolzig. H. M, (2003) "Business cycle asymmetries: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based on markov-switching autoregres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vol. 21, no. 1 196-21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刘金全.
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长尾特征[J]
.宏观经济研究,1999(8):51-54.
被引量:15
2
刘树成.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0(1):114-122.
被引量:113
3
刘金全,范剑青.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
.经济研究,2001,36(5):28-37.
被引量:148
共引文献
150
1
康锋莉.
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研究述评[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4):49-54.
2
杨守鸿,张建肖,曹跃群.
投资、技术进步、货币供应与中国经济波动[J]
.中国软科学,2009(S2):98-103.
3
彭勇,陈民伟.
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周期波动特征分析[J]
.商业研究,2004(16):1-3.
被引量:1
4
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
.管理世界,2004,20(7):22-28.
被引量:84
5
刘金全,邵欣炜.
流动性约束与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4,7(4):90-94.
被引量:13
6
袁涌波,范方志.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6-10.
被引量:1
7
刘金全,张文刚,刘兆波.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7):39-44.
被引量:29
8
雎国余,蓝一.
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微观基础的转变[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60-70.
被引量:50
9
刘颖,贾彦东.
中国GDP数据周期性的时间序列分析——基于制度及其变迁的一个解释[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1):46-50.
被引量:1
10
刘金全,刘志刚.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J]
.经济研究,2005,40(3):26-35.
被引量:82
同被引文献
16
1
徐大丰,朱平芳,刘弘.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
.财经研究,2005,31(4):13-21.
被引量:15
2
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J]
.管理世界,2005,21(11):50-58.
被引量:31
3
刘永萍,倪德岭,支小军.
新疆兵团经济波动的景气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07(3):52-55.
被引量:1
4
刘金全,刘汉.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检验——基于“三元组”检验方法的新证据[J]
.经济科学,2009(3):27-35.
被引量:6
5
张连城.
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经济增长趋势[J]
.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20(1):14-16.
被引量:2
6
郭国峰,郑召锋.
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应用效果检验与改进[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0):131-144.
被引量:21
7
何跃,张峰,霍叶青.
基于AC模型的景气信号和景气指数组合预警[J]
.软科学,2011,25(3):130-134.
被引量:2
8
田秋生,唐汉清.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波动趋势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27(14):109-111.
被引量:10
9
连平,吴金友.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1978~2009年)[J]
.世界经济研究,2011(9):3-9.
被引量:11
10
陈乐一,彭晓莲,李玉双.
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研究[J]
.经济学家,2012(10):81-8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孙鲁云,王力.
兵团经济周期波动与监测预警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9(10):55-64.
1
温立新.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分析[J]
.北方经济,2008(24):22-23.
被引量:3
2
张燕.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分析[J]
.特区经济,2010(10):129-131.
被引量:6
3
胡创业.
我国宏观经济动态调整的非对称性分析[J]
.现代商业,2015(15):50-51.
4
肖强,张晓峒,司颖华.
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产业非对称性分析[J]
.商业研究,2014(4):25-30.
被引量:9
5
曾伟.
湖南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与非对称性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48-53.
被引量:2
6
张贞梅.
让人无法忽视的谢国忠[J]
.科学与财富,2004(12):43-45.
7
陈芳平,岳宏远.
沪深股市的非对称性分析——基于对1996—1997年和2005年—2007年两轮牛市的比较[J]
.河北学刊,2008,28(3):142-145.
被引量:1
8
翟振武.
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若干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1998(5):28-35.
被引量:2
9
刘国光.
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6):3-4.
10
卧龙.
中国经济周期高峰临近[J]
.股市动态分析,2006,0(29):52-52.
中国经济问题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