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
被引量:10
The sprouts of arts in the neolithic stage in China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106-129,共24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9
-
1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情况》(鄂伦春族调查材料之四)207页,1959年5月.
-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旗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的社会情况》70页,1958年3月.
-
3李家瑞.云南几个民族记事和表意的方法[J].文物,1962(1):12-14. 被引量:22
-
4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1
-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云南西盟大马散卡佤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卡佤族调查材料之三)156页,1958年3月.
-
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队等.《青海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考古》1976年6期.
-
7安特生.《甘肃考古记》第13页,《地质专报》甲种第五号,商务部地质调查研究所印行,1925年6月.
-
8宋兆麟.《纳日人的刻划符号》,《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81年1期.
-
9王志俊.《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综述》,《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
二级参考文献33
-
1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物,1973(2):32-35. 被引量:118
-
2盖山林.内蒙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岩画[J].文物,1980(6):1-11. 被引量:14
-
3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J].文物,1975(7):72-76. 被引量:55
-
4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5(9):1-7. 被引量:93
-
5沧源发现新的崖画[J].思想战线,1978,4(6):93-93. 被引量:1
-
6殷之彝.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J].考古学报,1977(2):23-34. 被引量:45
-
7季云.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J].文物,1974(8):50-53. 被引量:14
-
8殷涤非,罗长铭.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J].文物,1958(4):8-11. 被引量:54
-
9青海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反映出的主要问题[J].考古,1976(6):365-377. 被引量:36
-
10林声.试释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片上的图画文字[J].文物,1964(5):33-4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126
-
1朱建军.对彝文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24-28. 被引量:1
-
2汪清,韩中敏.汉字起源的技术与社会条件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43-48.
-
3杨毅.论西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源头[J].云南社会科学,2000(S1):148-151. 被引量:4
-
4顾浙秦.试论古汉字的性质及其文化蕴藉[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57-60. 被引量:2
-
5裘士京.原始刻划符号性质与文字起源刍议[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22-26. 被引量:1
-
6陈玭.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彩绘符号研究[J].南方文物,2012(4):84-94.
-
7刘恩元.贵州威宁中水汉墓出土陶器刻划符号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4(5):76-81. 被引量:1
-
8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1
-
9熊昭明.广西先秦刻划符号刍议[J].广西民族研究,1993(2):99-102. 被引量:1
-
10唐建.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甲骨契刻符号的重大考古理论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4(3):94-107.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38
-
1喻燕姣.中国玉文化研究范畴浅析[J].东南文化,2000(7):66-69. 被引量:4
-
2刘杰.《朱子语类》词语札记(一)[J].社科纵横,2008,23(12):111-113. 被引量:1
-
3安家瑗.我国史前的动物形艺术品[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8(2):76-82. 被引量:2
-
4冷东.“双性同体”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J].文艺争鸣,1999(5):17-21. 被引量:9
-
5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0
-
6郭勇.石楼后兰家沟发现商代青铜器简报[J].文物,1962(Z1):33-34. 被引量:45
-
7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记略[J].文物,1961(11):15-21. 被引量:45
-
8周乐诗.『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J].文艺研究,1996(5):85-91. 被引量:15
-
9李凡,盛罗生.殷商玉雕艺术中的造型研究[J].消费导刊,2008,0(24):215-216. 被引量:3
-
10阿朝东.从青海柳湾人像彩陶壶谈人类祖先崇拜现象[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3):32-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0
-
1于平,王梦琪.中华鼓舞的铿锵气象与文化隐踪[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1):29-44. 被引量:1
-
2李玉.日照地区出土的原始乐器考[J].东南文化,2007(2):73-76.
-
3陈鹏程.犬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犬意象[J].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36-39. 被引量:3
-
4朱华东.凌家滩新发现玉猪三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16-119. 被引量:1
-
5郭公民.生命力之美——抓髻娃娃的巫术信仰与视觉审美的融合[J].柳州师专学报,2008,23(6):6-8. 被引量:5
-
6杨红梅.殷墟妇好墓玉阴阳人文化蕴含初探[J].殷都学刊,2011,32(3):16-20. 被引量:3
-
7蒋修辉.当代通俗声乐体系建立的艺术化探索[J].芒种,2013(2):162-163. 被引量:1
-
8刘雷.陶瓷堆雕艺术对中国画技法的启示[J].四川戏剧,2015(8):82-84.
-
9孙婧文.商代龙形象探究——兼论鳄鱼纹与龙纹的关系[J].长江丛刊,2018(3):52-52. 被引量:1
-
10林伟聪.浅谈如何赋予玉石雕以文化内涵[J].东方收藏,2023(6):132-134.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谷斌,黄建川.中国龙纹遗存的识别与溯源[J].中国美术研究,2022(3):8-16.
-
2叶夏芸.通俗声乐通俗性探微[J].通俗歌曲,2013,0(7):4-5.
-
3王心源,吴立,吴学泽,周昆叔,莫多闻,韩伟光.巢湖凌家滩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特征[J].地理研究,2009,28(5):1208-1216. 被引量:13
-
4王志强.因乐起舞、因意制形——抓髻娃娃视觉审美的深层剖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4):57-59. 被引量:2
-
5付开镜.魏晋南北朝家犬行为记述的儒家化[J].农业考古,2012(6):249-253. 被引量:1
-
6杨凯.浅析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象征寓意[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3(11):54-55. 被引量:3
-
7郭晓桔.浅析脸谱艺术的文化寓意[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1):75-76.
-
8王苹.妇好墓出土人像及相关问题探讨[J].博物院,2018(5):51-57. 被引量:8
-
9于凤丽,张淑华,杨晓燕.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传承保护与数字化传播研究[J].艺术教育,2017(2):179-180.
-
10李源,俞瑾华.陕北抓髻娃娃生命文化衍生品设计开发[J].包装与设计,2017,0(4):114-115.
-
1董恒波.神奇的辽西[J].兰台世界(上旬),1999,0(11):41-41.
-
2周延良.河姆渡遗址出土玦、埙与原始宗教礼法[J].中国历史文物,2009(6):58-62. 被引量:3
-
3叶广芩.猎人与母猴[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9(2):51-51.
-
4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被引量:9
-
5霍有光.《吕氏春秋》与黄帝、三皇五帝文化[J].唐都学刊,2005,21(1):102-108. 被引量:2
-
6楚鹏.张家界 冬日里的平素纯净[J].旅游,2015,0(4):108-111.
-
7张公明.浅析中国传统响器的发展[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8(7X):235-237.
-
8王秀峰.从红山文化遗存看辽西地区原始文明的发生[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24-126.
-
9建兵.高原之光——西藏卡若文明[J].百科知识,2009(13):32-32.
-
10赵建龙,张力华.甘肃最早发现的陶鼓研究[J].丝绸之路,2003(S1):22-2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