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中医药治疗烧伤进行了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烧伤临床剂型使用广泛、丰富 ,在吸收了西医和现代科技之长后有飞跃的发展 ;但仍存在着治疗优势局限 。
作者
韦东
机构地区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烧伤
外治法
膏剂
散剂
内治法
分类号
R269.4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8
1
李立华,李华.
复方地榆酊的配制和应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5):39-39.
被引量:3
2
陈再兴.
外敷清凉膏治疗烧伤128例[J]
.山西中医,1997,13(6):49-49.
被引量:5
3
陆存书.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烫伤160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6,18(2):42-42.
被引量:3
4
黄树林.
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烧伤回吸期毒血症21例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5):272-273.
被引量:2
5
莫明秀,蒋伟杰.
复方虎杖液的研制及应用[J]
.中医药信息,1998,15(2):41-41.
被引量:5
6
丁洋,黎乾武.
辩证分型治疗50例Ⅰ、Ⅱ度烧伤[J]
.华西医学,1995,10(1):113-114.
被引量:4
7
王敬国,袁海龙,李仙义,曲家伟,韩长征,金日男,李洪琴,申今姬.
复方芦荟霜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延边医学院学报,1993,16(3):228-229.
被引量:5
8
陈子春,陈刚,蔡小枫.
复方紫草油乳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中药材,1994,17(8):45-46.
被引量:2
9
曾冲.
消肿止痛酊喷雾治疗烧烫伤[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1):51-52.
被引量:3
10
高铭仁,孙卓廷,张桂芝.
论烧伤医疗二派矛盾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兼与李锦平、王平先生商榷[J]
.医学与哲学,1998,19(11):590-59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徐荣祥.
关于“特邀国际烧伤学会中国会员学术会议”及设立议题的报告[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4(4):2-5.
被引量:6
2
富光华,许锋,鲁焕章.
六味中药对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L-6的影响[J]
.中草药,1997,28(3):166-166.
被引量:17
3
黎鳌.烧伤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
徐荣祥.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01).
5
李锦平,王平.
烧伤治疗“二派”矛盾浅析[J]
.医学与哲学,1998,19(1):21-23.
被引量:1
6
张玲,张向清.
浅析烧伤医学三大要素——烧伤预防、治疗、康复[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3,0(2):4-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4
1
黄新.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88-91.
被引量:1
2
刘丹,汤海峰,张三奇.
虎杖复方制剂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概况[J]
.药学实践杂志,2007,25(2):68-72.
被引量:2
3
刘丽娟,沈烈行,高秀芝.
东方烧伤药膜的质量控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1):20-21.
4
李崇进,田徽,阮期平,冷振华,段成香,刘明鸣.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24-126.
被引量:17
5
许亚芬.
中药外用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12-113.
被引量:11
6
白广德,黄新.
中药治疗烧伤近况[J]
.广西中医药,1998,21(6):45-47.
7
林才保.
中药外治烧烫伤近况[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1):57-58.
8
孙卓廷,张桂芝,高铭仁,孙祥军.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成功——医术与医德结合的一个范例[J]
.医学与哲学,1999,20(10):31-33.
被引量:1
9
孙卓廷,张桂芝,高铭仁,孙祥军.
MEBT/MEBO技术的“德源资产”透析[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9,11(4):31-33.
被引量:1
10
韦东.
中草药外治烧伤近况及展望[J]
.山西中医,1999,15(5):47-49.
同被引文献
47
1
孔昭遐.
中医辨治大面积烧伤撮要[J]
.新中医,2005,37(1):6-8.
被引量:9
2
郑红,徐庆连,韩之勋,蔡晨,汪思应,陈志武.
中药川芎嗪对烫伤豚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1):13-16.
被引量:7
3
牛忻群.
中医外治烧伤研究述评[J]
.中医药信息,1994,11(5):8-11.
被引量:2
4
田玉环,付爱平.
中药三黄液外用治疗烧伤368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27-27.
被引量:3
5
涂硕,万慧芳,余乐涵,李华,李国辉,万福生.
川芎嗪对烧伤大鼠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保护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141-3143.
被引量:6
6
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张翔宇.
大黄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8):449-450.
被引量:122
7
黎鳌.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8-189.
8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489.
9
鹿中华,王锦权,陶晓根,刘宝,王秋卉,范骁钦.
川芎嗪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2):85-88.
被引量:26
10
温志鹏,曾小粤,刘心亮,邸振福,熊益群,王重阳.
烧伤方对实验性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70-67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温志鹏,曾小粤,刘心亮,邸振福,熊益群,王重阳.
烧伤方对实验性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70-670.
被引量:10
2
庞宗超,李惠斌.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2):147-148.
被引量:3
3
吕文龙.
中药火麻仁地榆炭粉末(M粉末)对小白鼠皮肤表面深Ⅱ度烫伤愈合情况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8-9.
被引量:1
4
董昌金.
专利药“皮肤修复生态乳剂”对烧烫伤的疗效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2):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明亮,陈冲,伍晓明,李谢祺,隋京利,赖梅生.
苦地湿敷剂治疗小鼠浅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386-389.
被引量:5
2
韩东晖,魏迎春,张宏斌,洪刚,张学策,于军,铁茹.
新中药组方对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J]
.陕西中医,2011,32(8):1092-1093.
被引量:2
3
苗晋鑫,白明,郭晓芳,苗明三.
白蔹对大、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4):65-68.
被引量:7
4
梁雪,闫欣,苗明三.
丹参水煎剂外用对大鼠及小鼠烫伤模型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56-59.
被引量:9
5
王曌,王厚伟.
修复膏对实验创伤小鼠的治疗作用[J]
.山东中医杂志,2013(4):274-276.
6
许兆忠,李明亮,隋京利,林晓春,陈秋源,刁建新,兰海梅,赖梅生.
苦地湿敷剂对小鼠深Ⅱ度烧伤创面MK2表达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7):645-649.
被引量:1
7
沈甜甜,王威,林鸿勃,李睿明.
自制新中药配方对小鼠烧伤的疗效[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62-65.
被引量:2
8
董士华,曲狄.
中医治疗烧伤减少瘢痕形成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01-102.
被引量:1
9
刁建新,钟超,罗华丽,邹小宝,刘远亮,孙学刚.
山稔子油敷剂对深Ⅱ度烧伤小鼠TNF-α、ICAM-1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4):472-476.
被引量:2
10
王霞.
紫虎烧伤膏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J]
.今日药学,2016,26(2):105-106.
1
马小丽.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新进展[J]
.北京中医,2002,21(2):120-122.
被引量:4
2
潘珊珊,邹俊,丁志清,郭小平,江蓉星.
颈性头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J]
.光明中医,2016,31(4):607-608.
被引量:1
3
高萌,尹明新,杨毅.
浅谈细辛不过钱[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91-91.
被引量:1
4
汤川安,樊巧玲.
丸药之外廓法论[J]
.中医药学报,2009,37(1):69-71.
5
聂道芳,董晓夫,马红青.
浅析子午流注的机制及其缺憾[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2-3.
被引量:20
6
巫凉.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3(10):38-39.
7
赵万红,朱克刚,赵军礼,陈吉炎.
也谈中药现代化[J]
.医学与哲学(A),2006,27(5):61-62.
被引量:6
8
那夏风情.
拯救五官不对称缺憾[J]
.医学美学美容(美颜志),2009(11):28-29.
9
吕昌宝.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浅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z1):160-161.
10
冯涛.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之缺憾[J]
.中华医史杂志,2013,43(1):61-61.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