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正交试验探讨金银花煎煮条件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金银花最佳煎煮条件,提高主要成分的煎出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金银花药材的煎煮条件进行优选。药材过30目筛,用20倍于生药材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min的工艺条件为佳。由此,金银花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煎出率最高。
作者
李鹰
丁青龙
赵静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Jiangsu Pharmacer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含量测定
正交试验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类号
R286.0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金幼兰,刘春海,李士勇.
用正交试验探讨大黄煎煮条件对大黄酚含量的影响[J]
.中国药房,1997,8(6):254-255.
被引量:15
2
朱松成主编.临床科研设计与数理统计.第1版.南京:南京军医学校出版社,1986:20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陈承英,陈燮芳.
黄疸茵陈冲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J]
.中成药,1995,17(12):18-19.
被引量:10
2
邓文龙,龚世蓉.下法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成药研究,1986(05).
3
王宝〓.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4
1
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4,16(4):40-42.
被引量:17
2
陆晓和,候晓宁,郑群,丁青龙.
玉屏风生药颗粒的制备工艺优选与质量控制[J]
.中国药师,2004,7(9):705-707.
被引量:2
3
未作君,林立,倪晋仁.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总蒽醌工艺研究[J]
.化学工程,2006,34(8):63-66.
被引量:10
4
陈萍,朱胤龙,力荔,郭五保,顾莹.
调脂胶囊中大黄等的提取、浓缩、干燥方法研究[J]
.陕西中医,2007,28(4):484-487.
5
马鹏生.
六盘山大黄主要成分两种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
.医学信息,2009,22(9):1915-1916.
被引量:1
6
丁青龙,赵静安.
用正交试验探讨金银花煎煮条件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10):681-683.
被引量:11
7
王海平.
中药复方外用祛斑美白剂正交试验法提取工艺研究[J]
.北京日化,2011(4):11-16.
8
林梓凌,辛少芳,全小明,潘静华,陆明媚,杨志东.
大黄、芒硝配比煎浸口服法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J]
.中医研究,2001,14(5):17-19.
被引量:4
9
林梓凌.
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9-940.
被引量:1
10
郑志华.
大黄蒽类衍生物提取工艺研究概述[J]
.广东药学,2002,12(3):58-5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7
1
安伟建,杨萍,王文彤.
双清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中草药,2005,36(5):702-703.
被引量:2
2
蔡周权,代勇,易红.
正交设计法在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5):72-73.
被引量:6
3
赖昌龚.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J]
.海峡药学,2006,18(4):91-93.
被引量:1
4
吴俊,刘子谋.
热淋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176-176.
被引量:1
5
刘满军,赵兴,郭妮,李凡,李芳,魏明,马蒲娟.
清解防感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
.陕西中医,2010,31(4):480-481.
被引量:3
6
陈惠红.
用正交试验探讨苦杏仁煎煮条件对苦杏仁甙含量的影响[J]
.中医药研究,2000,16(3):51-53.
被引量:1
7
郭用庄,翟旭峰,廖彩震,刘法锦.
试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控制[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4):55-5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王国彧,孟祥鸣,潘琛.
利水通淋颗粒制剂工艺优选[J]
.中医药学报,2011,39(6):68-6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象青,姜玲,卢今,张善堂,徐逸鸣.
归芍颗粒制剂的工艺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64-65.
2
张小斌,雷燕妮,陈书存.
参萸养心颗粒提取工艺优选[J]
.陕西农业科学,2019,65(9):15-17.
1
陈惠红.
用正交试验探讨苦杏仁煎煮条件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698-699.
被引量:10
2
山田阳城,杜向东.
中药煎剂煮条件的研究[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21-23.
3
丁显平.
咽扁清口服液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581-581.
4
尹梅,常胜军.
煎煮条件对连翘中芦丁成份提取量的影响[J]
.新疆中医药,2002,20(2):11-12.
被引量:1
5
丁青龙,赵静安.
用正交试验探讨金银花煎煮条件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10):681-683.
被引量:11
6
陈丹丹,宋亮,刘丽娟.
传统中药煎煮方法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78-79.
被引量:4
7
杨永华,张灵芝.
七味白术散袋泡剂中葛根煎煮条件的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4):29-31.
8
王虎.
煎煮条件对桃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33-34.
被引量:8
9
乔小云,姚峰,李俏,王玉玺.
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J]
.中成药,2001,23(4):293-294.
被引量:10
10
丛俭勤,陈栩华.
醋山甲粒度及煎煮条件的正交实验[J]
.时珍国医国药,1998,9(5):420-421.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