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按劳分配涵义的重新认识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5期25-27,共3页
Expanding Horizons
参考文献10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5.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
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94.
-
5政治经济学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1.
-
6.列宁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1.
-
7斯大林全集,第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4.
-
8政治经济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26.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94.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90.
共引文献13
-
1冯国瑞.关于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前景的几个重大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2):46-51.
-
2薄贵利.政府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J].新视野,2005(3):47-50. 被引量:3
-
3隋秀英.试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答[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1):6-8. 被引量:2
-
4张杰.以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鉴[J].中国科技纵横,2010(9):345-345.
-
5魏雷东.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基本方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53-56. 被引量:1
-
6赵学琳.价值、问题、发展:我国市场条件下文化生产的三维分析[J].理论月刊,2013(6):140-143. 被引量:1
-
7伍俊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限度和互动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5):24-29. 被引量:5
-
8宋惠昌.科学技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J].新视野,2002(3):49-51. 被引量:1
-
9赵江滨.反抗绝望及其他——鲁迅的生命哲学探幽[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8(2):24-28. 被引量:1
-
10马佰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三十年(1983-2013)[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4):112-117. 被引量:2
-
1王加峰.关于工资形式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1984(10):8-10.
-
2黄新建.谈谈我国现行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J].当代财经,1982(1):104-109. 被引量:1
-
3马华东,叶文权.关于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1993(6):8-9.
-
4李江.论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及耦合条件[J].经济问题,1987(8):13-16.
-
5叶菲.对保密工资制的几点看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10(11):16-18.
-
6丁旺臣,张长秋.关于合理分配企业生产奖金的初步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86,8(2):52-56.
-
7应城县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的分配制度——半供给、半工资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58(6):6-11.
-
8郭辉.机关推行结构工资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1986(11):34-36.
-
9柯友江.小议社会分配不公和脑体收入倒挂[J].经济纵横,1989(4):60-62.
-
10曾浩然,曹文春.转换分配机制深化企业改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