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物权行为理论的独立性能和无因性的弊端及我国历史与现状 。
二级参考文献8
-
1赵勇山.论物权行为[J].现代法学,1998,20(4):21-32. 被引量:36
-
2[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
3庞德 沈宗灵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
-
4[日]加藤一郎著.梁慧星译.民法的解释与利益衡量.民商法论丛(2)[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77.
-
5同上注,43.
-
6人民法院案例选第19辑[Z].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89.
-
7邹海林.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C].民商法论丛(5).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9.
-
8戴建琴.制定公约 给予空间 学会评价——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7):92-9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7
-
1赵勇山.论物权行为[J].现代法学,1998,20(4):21-32. 被引量:36
-
2王利明.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1997(3):58-70. 被引量:99
-
3李庆海.论物权行为的“二象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1):60-62. 被引量:7
-
4李永军.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4):55-63. 被引量:42
-
5邓兴广,奚玮,刘远征.物权行为独立性之探析──“一房二卖”引起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1999,17(4):69-71. 被引量:1
-
6蒋怀来.对我国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重新认识[J].法学,1997(10):39-42. 被引量:5
-
7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法学研究,1996,18(3):80-92. 被引量:144
-
8孙宪忠.“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J].环球法律评论,1995,17(2):25-32. 被引量:67
-
9刘兴旺.我国物权立法应采纳物权行为制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99-103. 被引量:2
-
10谢怀栻,程啸.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法学研究,2002,24(4):89-95. 被引量:59
二级引证文献59
-
1赵虎.浅论物权变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0-24.
-
2韩兴.物权行为理论再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2):72-74.
-
3吴一鸣.契据交付:英美法中的“物权行为”——历史的巧合还是生活的必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2):335-351. 被引量:7
-
4叶金强.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原则[J].清华法学,2005(1):62-83. 被引量:2
-
5史美良.对“债权契约”概念的逻辑质疑——兼论买卖行为的双重属性[J].浙江社会科学,2004(5):210-215. 被引量:1
-
6王利明,马特,冯恺.2002年民商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3(1):44-51.
-
7金凤.物权行为无因性之认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7-51.
-
8涂宇.物权行为无因性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5(2):43-44.
-
9张福.物权变动中如何实现对第三人的保护[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1-4. 被引量:1
-
10孙玉红.物权行为理论基础概念的逻辑区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27-31.
-
1朱新民.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2,0(21):261-261. 被引量:1
-
2詹宏伟,赵明强.论增强人民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J].社会科学家,2013,28(3):23-26.
-
3王顺利,史桂芳.论党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J].新长征,2002,0(1):33-35.
-
4覃敏笑.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地区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1997,17(1):12-17.
-
5齐丽斯.国内外“大部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3):66-66.
-
6耿云,方盛举.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调整——以云南省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56-60.
-
7车贵远.我想买一辆彰显成就感的车[J].汽车杂志,2005(8):223-223.
-
8戴艳丽,成敏.美国对韩国“核保护”的历史与现状[J].军事历史,2007(3):58-61.
-
9李新慧.再论“一国两制”方针[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1997,0(2):60-63.
-
10邱秀华,樊丽明.“一国两制”在解决澳门问题上的实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