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
被引量:3
Development Is the Precondition to Consolidate the Socialist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ies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共2页
Ethno-National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7
-
1陈和.学习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52-53. 被引量:14
-
2李红杰.试论民族关系的功能[J].民族研究,1997(2):20-26. 被引量:8
-
3何晓芳.试论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4(4):63-68. 被引量:7
-
4丁龙召.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基本态势之浅见[J].阴山学刊,2004,17(5):119-122. 被引量:6
-
5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4(12):21-24. 被引量:67
-
6宋涛,许进品,蔡家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5(1):1-9. 被引量:6
-
7黄钊.弘扬“尚中贵和”的民族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13-14. 被引量:9
-
8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3):1-13. 被引量:94
-
9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政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
10[德]马克思,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王长艳.论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117-120. 被引量:8
-
2梁威.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4-136.
-
3王阵军.邓小平民族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5):27-30. 被引量:2
-
4阎耀军.民族关系和谐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分析模型——兼及测度民族关系和谐状况的指标体系设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6):43-48. 被引量:9
-
5王长艳.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与和谐内蒙古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98-199.
-
6胡洪彬,吴玲玲.近年来国内民族和谐问题研究述评[J].大连大学学报,2010,31(4):81-84. 被引量:1
-
7马秀萍.新疆和田地区的维汉民族关系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11(6):64-69. 被引量:3
-
8裴圣愚,苗丽.湖北省襄阳市散杂居回族发展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1):16-20.
-
9张艾力.民族发展扶持政策与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建构——以民族教育发展扶持政策为例[J].满族研究,2013(2):17-20. 被引量:1
-
10滕驰.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73-76. 被引量:7
-
1刘绍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J].大家,2010(14):72-72.
-
2曹众.从人大工作+互联网审视民主增量[J].法治,2015,0(11):27-27.
-
3陶克.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J].内蒙古宣传,2000(Z1):8-9.
-
4董薇.从理想到现实——对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标准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09(22):276-276.
-
5敖琴,苏丽.浅谈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J].湘潮(理论版),2011(6):61-61. 被引量:1
-
6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重新认识[J].前沿,2011(15):23-26. 被引量:3
-
7王秦丰.关于领导干部“知”、“言”、“行”的思考[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1):13-16.
-
8韩敬.中华民族精神刍议[J].思想战线,1993,19(1):21-26.
-
9刘国洲.把握生产力标准 推进生产力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0(3):8-11.
-
10谢艳君.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5):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