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在有机溶剂挥发气体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出处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0,共2页
China Occupational Medicine
共引文献49
-
1夏丽华,黄汉林,邝守仁,刘惠芳,孔凌珍.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50例临床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3):207-210. 被引量:69
-
2李荔.某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04,31(4):66-67. 被引量:4
-
3陈树培,王声湧,林炳杰,李萍.深圳市宝安区有机溶剂职业中毒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2):15-17. 被引量:11
-
4陈嘉斌,梁顺华.172名外来女工职业病患者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3):58-59. 被引量:3
-
5黄朝生,彭轩.某市54家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危害情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93-1094. 被引量:10
-
6李尚朝,陈亚珍,何太平.某箱包生产企业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危害分级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4):55-56.
-
7李尚朝,陈亚珍.箱包生产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劳动条件综合量化分级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56-1958.
-
8李克起.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6,22(1):15-17. 被引量:1
-
9蔡见远,高国清.昆山市使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J].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1-972. 被引量:7
-
10古小明,钟学飘,孙世和,张靖,许章强,杨伟康.深圳市龙华辖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本底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6):480-480.
同被引文献95
-
1闫慧芳,谢晓霜,杜会方,张敬,李春玲.胶粘剂中有害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4):303-305. 被引量:7
-
2何碧英,孙俊红,赵明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29种有机溶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5):578-579. 被引量:6
-
3朱士新,施健.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概况[J].职业与健康,2006,22(1):10-11. 被引量:19
-
4梁伟,刘奋,戴京晶,莫浩联,林奕芝.有机清洗液成分分析及工作场所监测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73-74. 被引量:1
-
5高玲,王玺芳.深圳市有机溶剂危害现状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6,22(3):183-184. 被引量:5
-
6顾涛,杨叶梅,朱凤鸣,邹学贤.自来水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76-477. 被引量:10
-
7柯宗枝,王志勇,谢星云,谢增鸿.胶粘剂中5种常见有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4-7. 被引量:3
-
8黎建明,朱志良,吴礼康,彭巨成,陈伟武,林炳杰.深圳市宝安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515-516. 被引量:8
-
9蔡见远,高国清.昆山市使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J].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1-972. 被引量:7
-
10刘荔彬,端裕树,秦亚萍,周海霞,林金明.农产品中多种残留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检测[J].分析化学,2006,34(6):783-786.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12
-
1陈砚朦,黄勇,莫曦明.二甲基甲酰胺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1):109-111. 被引量:3
-
2陈砚朦,莫曦明,张新建.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的检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3):88-90. 被引量:1
-
3李勇勤,谢秀红,陈坚.一起不明成分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快速鉴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8,24(7):632-634. 被引量:1
-
4张宏斌,胡斌,袁华平,汪建,陈芳.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5):1183-1184. 被引量:4
-
5袁华平,俞志祥.昆山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7):1632-1633. 被引量:3
-
6龚伟,张锋,何苏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识别某危险废物处理站职业病危害因素[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46-248. 被引量:10
-
7朱志良,徐孝荣,吴俊华,肖惠贞,徐小作,尹江伟.常见有机溶剂主要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8):581-583. 被引量:22
-
8何家禧,周伟,黄红英.工业用混合有机溶剂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3):256-257. 被引量:13
-
9蒋立新,李汉锋,王永刚,杜田,杨梅,郑晓钧,李可,李建东.深圳市福田区3类企业有机溶剂使用及防护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6):595-597. 被引量:1
-
10黄丽静,彭志敏,池洪城,张喜中,尹强兵.罗湖区工作场所有机溶剂挥发性成分危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4):593-59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8
-
1宋传玲.原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区域治理,2018,0(52):272-272.
-
2鲁双月,夏世斌,张扬,余晓宁,黄容,曾艺哲,唐光涛.某汽车公司车间空气净化系统VOCs的检测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134-137. 被引量:2
-
3刘祥铨,郑能雄,张忠,洪惠民,任南,罗翔,张伟,林侃.二甲基甲酰胺生物接触限值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06-1208. 被引量:4
-
4刘祥铨,郑能雄,张忠,吴京颖,任南,罗翔.二甲基甲酰胺对青年女性工人遗传毒性的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8):673-675. 被引量:13
-
5傅若农.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1,30(5):88-122. 被引量:31
-
6冯简青,郭智屏,刘新霞,陈浩,王淑玉,傅绍周,周郁潮,梁永锡,胡建辉.2010年中山市部分企业使用有机溶剂成分检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1,38(3):267-268. 被引量:11
-
7龚伟,张锋,倪金玲.便携式气质联用技术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10):618-620. 被引量:13
-
8李香玲,杨虎,赵容.关于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机溶剂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1):876-878.
-
9郭智屏,刘新霞,王淑玉,傅绍周,刘国平.中山市不同行业使用高风险有机溶剂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4(6):455-456. 被引量:6
-
10赵建国,杨利娴,陈晓珊,黄碧纯,叶代启.美国涂料行业VOC污染控制政策与技术研究[J].涂料工业,2012,42(2):44-48. 被引量:36
-
1田翠萍,王俊卿.有机溶剂职业接触的危害及防护[J].全科护理,2009,7(11):1004-1005. 被引量:11
-
2李来玉.有机溶剂中毒防治措施的研究概况(一)[J].职业医学,1998,25(4):47-48. 被引量:2
-
3高玲,王玺芳.深圳市有机溶剂危害现状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6,22(3):183-184. 被引量:5
-
4何水渊.接触有机溶剂中毒和肝功能异常的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0(2):23-23. 被引量:3
-
5孙建滨.浅议卫生监督机构在重大职业中毒事件中的职责[J].枣庄卫生,2008(7):15-15.
-
6赵科伕,胡明霞.合肥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00-3502. 被引量:11
-
7曾文锋,谭强,刘移民.某木质家具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急性中毒事故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3,29(1):38-40. 被引量:2
-
8李宁,袁招红,汪灏.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现状及各组分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1):89-91. 被引量:1
-
9李宝良.医用诊断X射线机说明书常见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2):128-130. 被引量:1
-
10金祖华,绪红霞,张雄伟,陈秀华,黄向荣.企业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44-24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