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3年第11期52-54,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参考文献6
-
1童兵.城镇化:涉农传媒必须面对的潮流[J].新闻爱好者,2003(3):14-15. 被引量:9
-
2丁未 张国良.《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WWW.MEDIACHINA.NET.,.
-
3(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华夏出版社,.第27页.
-
4曹刚,方晓红.苏南农村受众群分化的调查与分析[J].新闻记者,2002(1):27-30. 被引量:11
-
5张国良.《新闻传播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6(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第95、96页.
共引文献19
-
1冯广圣.桂东南新农村试点受众媒介接触与使用考察[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105-110. 被引量:1
-
2王华,高骞.媒介热线新闻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05(5):34-35. 被引量:4
-
3陈昌清.“三农”类报纸的困境与发展途径[J].新闻知识,2006(11):53-54. 被引量:1
-
4石艳艳,唐敏.新农村建设:媒介如何应对[J].传媒观察,2007(2):60-61. 被引量:2
-
5强月新,张明新.从“使用与满足论”视角看我国农村受众的电视收看动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5):62-65. 被引量:16
-
6路金辉,孙宏吉.现代化视野下农村广播频率节目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广播,2007(11):51-53. 被引量:1
-
7李铁锤.新媒体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J].传媒观察,2009(4):40-41. 被引量:3
-
8庄亚界.涉农报道与媒介事件研究[J].东南传播,2009(6):200-201.
-
9许光莹.“三农”传播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0(5):125-126.
-
10孙凤.农村科技经纪人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演变:以江苏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1(4):85-9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08
-
1王菁.媒介使用与民众政治支持:面向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64-69. 被引量:9
-
2瑞妮.霍布斯,木雨.美国媒介素质教育运动中的七大分歧[J].国际新闻界,2003,25(1):21-23. 被引量:9
-
3马慧惠.地方电视台节目定位的运用和实践[J].科技信息,2008(26):22-23. 被引量:1
-
4张行勇,张林海,武妮,白琛,黄树荣,陈军.杨凌示范区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5-11. 被引量:8
-
5张先亮,王敏.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方言节目与语言和谐建设——以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3(9):135-141. 被引量:5
-
6何辉.“镜像”与现实——广告与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以及有关现象与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108-113. 被引量:15
-
7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2
-
8李良荣,林晖.试析双重压力下党报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89-96. 被引量:16
-
9卜卫.方法论的选择: 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19(5):49-54. 被引量:28
-
10黄旦.媒介是谁: 对大众媒介社会定位的探寻——兼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社会学框架[J].国际新闻界,1997,19(3):26-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6
-
1朱春阳,张国良.200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4(8):3-9. 被引量:2
-
2刘达.当前农村媒介生态分析[J].新闻界,2004(6):70-71. 被引量:7
-
3尹敬媛,焦德武.“信息狂欢时代”的落寞——农村信息传播缺位思考[J].新闻知识,2005(8):15-17. 被引量:14
-
4滕朋,王海鹰.论电视传播促进社会和谐[J].当代传播,2006(6):75-76.
-
5杨琳.论媒介生态与传媒业科学发展观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71-75. 被引量:3
-
6李程骅,宋祖华,黄建远,戴文红.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研究——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的判断与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1):1-7. 被引量:8
-
7宋祖华.我国青年农民媒介消费调查分析[J].今传媒,2007,15(5):24-25. 被引量:5
-
8张毅.试论农村信息传播缺失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J].湘潮,2007(06X):30-31. 被引量:6
-
9黎春香.对当前我国对农电视节目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30-33. 被引量:1
-
10郭锴.大众传媒在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理论界,2008(5):33-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9
-
1沙垚.文化治理:一种整体性的乡村治理观[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45-61. 被引量:6
-
2王子丰,王巍,李嘉琛,刘敏,侯欣园,乔俊.新媒体环境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基于湖南省南水村的田野调查[J].新媒体研究,2021,7(19):59-63.
-
3冉华,耿书培.农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共同体的线上建构——对宁夏中部Z村的考察[J].开放时代,2021(3):180-192. 被引量:24
-
4王玉玮,黄世威.媒介化回嵌:季候性返乡青年的主体性重建——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鄂西北王村的民族志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18-126. 被引量:16
-
5任广镇.以农为本:乡村传播视角下县级媒体融合的审视与对策[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1):226-235. 被引量:7
-
6郭习松,Li lifeng.全媒视域下涉农媒体转型与乡村舆论引导[J].中国农村研究,2022(2):325-347.
-
7钱燕妮.中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1):36-39. 被引量:1
-
8丁玲华.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媒介认知状况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2):221-226. 被引量:1
-
9周静.《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畅销现象探究[J].作家,2012(22):184-185.
-
10韩国明,王鹤,杨伟伟.农民合作行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三种维度——以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微观考察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2(5):70-79. 被引量:21
-
1杨淑艳,陈维民,王艳华,高秀江,成方哲.高等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124-125.
-
2陈巧云.农村变革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平师专学报,2004,23(4):88-90.
-
3陈壮钦.巧抓农村科普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科协论坛,2009(10):23-24.
-
4农村变革呼唤新的媒介动力[J].新闻前哨,2003(4):46-46.
-
5魏登峰,牛震.段应碧口述:我所亲历的农村变革(8) 像样的很大的1976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J].农村工作通讯,2014,0(21):56-61.
-
6徐国新.信息化推进农村现代化——21世纪乡镇图书馆发展展望[J].图书馆建设,2001(S1):276-277. 被引量:1
-
7谢阳春.试论乡镇图书馆在当代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定位[J].图书馆工作,1998(4):22-25.
-
8刘继忠.农业报道研究中四个关键领域的分析[J].声屏世界,2005(9):21-22. 被引量:1
-
9谭娟.编纂新时期农村变革专题资料[J].重庆档案,2007(6):4-4.
-
10李梅竹.我国农村大众传播的现状分析[J].视听纵横,2006(3):24-2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