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教育研究》
2001年第8期23-24,共2页
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9
-
1项贤明.关于教育活动中主体际交往关系的一个论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19-22. 被引量:6
-
2关之.现代教育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4):1-1. 被引量:6
-
3高向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深化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1):60-62. 被引量:1
-
4赵文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取向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85-88. 被引量:7
-
5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4(2):17-29. 被引量:40
-
6潘涌.论文学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0(9):7-7. 被引量:1
-
7李祺军.电化教育体系结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21(10):23-24. 被引量:5
-
8陈威.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研究[J].石油高等教育,2000(2):6-11. 被引量:1
-
9丛立.用Firstsearch检索OCLC数据库[J].情报科学,2000,18(9):811-812. 被引量:4
-
10孟林,闵军.认识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55-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8
-
1李怀军.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管理队伍建设探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30-32. 被引量:30
-
2冯骞,薛朝霞,汪翙,顾丽.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3):12-14. 被引量:1
-
3樊流梧,王卫星,宁大海.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5-8.
-
4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6):3-9. 被引量:16
-
5崔小平.关于我国教育信息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137-140. 被引量:3
-
6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5-30. 被引量:73
-
7刘军跃,徐刚,黄伟九.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高教探索,2004(3):47-49. 被引量:38
-
8张利兵,廖龙龙,张昆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的职责透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6):72-74. 被引量:1
-
9刘军跃,饶慧,崔骅.对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5,25(2):44-46. 被引量:12
-
10刘军跃,黄伟九,徐刚,曹华林.西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情报杂志,2005,24(6):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