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60年代末,一些学者用大鼠交叉灌注实验发现,扩张大鼠的血容量可促进体内释放一种利钠因子。此后,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发现这种利钠因子具有类似洋地黄的作用:即能竞争地与哇巴因受体结合,抑制Na+—K+ATP酶;在放射免疫测定中与地高辛抗体有交叉反应。因此,将这种利钠因子称为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近年来,有关内源性类洋地黄素的文献报道不少,尤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令人瞩目。现将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一、内源性类洋地黄素的化学本质 迄今为止对内源性类洋地黄素的化学本质尚未做出肯定的结论。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可被胰蛋白酶、脯氨肽酶及酸水解灭活,而不被糜蛋白酶灭活。它的分子量有两种,大的】30 000,小的【1000。前者利尿作用产生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5-66,共2页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