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0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0
-
1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04,31(8):56-57. 被引量:16
-
2肖关丽,郭华春,李富生.作物栽培学“教—学”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2008(3):30-31. 被引量:7
-
3耿立军.转变观念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4-55. 被引量:3
-
4孟令全.教与学关系新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32-36. 被引量:21
-
5朱萸,马双月.外语教与学关系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6):89-90. 被引量:1
-
6郭自荣.动物学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4):166-167. 被引量:8
-
7李丽.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9):178-180. 被引量:8
-
8王永安,王倩,王磊.构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35-136. 被引量:1
-
9何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EB/OL].http:www.btrc.edu.cn/main/jxyj/llyj/200610270002487.shtml, 2006-10-27.
-
10顾明远,黄济.关于教学主体论的浅见.《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48.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刘毓,谭泽富,雷国平.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中的尝试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1,13(11):180-181. 被引量:3
-
2徐凌.高校文科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86-86.
-
3白景旺.利用新校区建设工地加强高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J].广西教育,2014(7):168-169.
-
4王艳芳.海外企业人员短期汉语教学模式探索[J].经营与管理,2014(7):158-159.
-
5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6):103-110. 被引量:79
-
6田嵩.混合云下泛在移动学习环境在阿语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96-102. 被引量:12
-
7沈睿,朱学君.《计算机导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信息通信,2015,28(1):270-271. 被引量:1
-
8徐胜,郑璇,魏寿洪,蒲云欢.《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1-67. 被引量:2
-
9陆程程,陆惠欣.基于Logistic模型的职业技术院校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91-192.
-
10彭海英.论高职建工类专业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244-244.
-
1田宗友.浅谈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J].九江师专学报,1991(1):60-62.
-
2王兆礼.课堂教学七环节[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5(3):108-109.
-
3罗婧.传统的教学模式PK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08,0(51):181-182. 被引量:2
-
4李冰娟.教与学关系浅说[J].职业技术培训,2000(6):21-21.
-
5杨宪忠.教与学关系的哲学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5(3):5-7.
-
6葛传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新课程(下),2013(11):24-25.
-
7冒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2012(2):6-6.
-
8纪旭.对教与学关系的再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0(1):44-45. 被引量:2
-
9罗超.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南北桥,2017,0(3):79-79.
-
10史涛.实施创新教育 转变教与学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