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中学刊》
1999年第1期94-95,共2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同被引文献7
-
1刘刚.俄罗斯人的身势语与俄语教学[J].外语学刊,1990(1):30-39. 被引量:9
-
2吴亚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势语[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3):106-107. 被引量:8
-
3李俊英.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125-127. 被引量:3
-
4李虹.浅谈“跨文化”交际[J].科教文汇,2007(2):148-148. 被引量:1
-
5陈静,乔秀楠.身势语与跨文化交际[J].考试周刊,2008,0(14):231-232. 被引量:2
-
6贾长平,赵泽生.浅谈俄汉手势语的民族文化特点[J].长春大学学报,1997,7(3X):16-22. 被引量:6
-
7张继矿,李友先.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7(3):60-65. 被引量:3
-
1杜淑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与外语教学[J].小说评论,2010(S2):307-309. 被引量:1
-
2李晶.有声语言最默契的知音——态势语[J].吉林教育,2008(15):64-65.
-
3马明,马亮.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9):139-140. 被引量:2
-
4韦娟.网络聊天室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4,15(4):49-52. 被引量:1
-
5张云艳.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S1):43-44. 被引量:1
-
6孙相弘.浅谈英语中的非言语交际[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12-114.
-
7朱丹梅.美国英语与美国人的时间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116-117. 被引量:1
-
8郝广伟.跨文化交际中的英、美体态语[J].考试周刊,2007(42):51-51.
-
9董存英.转述句中转述动词选用的语用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1):29-30.
-
10胡春波.一种无声的语言——体态语[J].吉林教育(综合),2009(12):88-8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