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7-259,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同被引文献10
-
1罗永常.毛泽东的梅菊情[J].党史天地,2000(3):16-17. 被引量:5
-
2东白.报春的红梅——写梅与画梅,兼谈毛泽东咏梅诗词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征文三等奖)[J].中华诗词,2004(8):52-53. 被引量:1
-
3江建高.山壮征程诗即史,如椽巨笔写山魂———诗人毛泽东写“山”[J].中国文学研究,1997(1):85-88. 被引量:1
-
4葛景春.毛泽东对唐宋诗词的继承与创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5):89-99. 被引量:2
-
5王军.毛泽东为何创作《卜算子·咏梅》[J].文史春秋,2002(2):4-6. 被引量:1
-
6方城,武勇.梅岭赋——毛泽东在东湖[J].党史天地,2005,0(1):4-7. 被引量:1
-
7朱平国.咏梅其实颂爱妻[J].党史天地,2005,0(1):34-37. 被引量:1
-
8胡长明.毛泽东与梅花的情缘[J].党史博览,1997,0(9):7-8. 被引量:1
-
9林雁.论乾隆皇帝与梅花[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0(6):23-29. 被引量:5
-
10冯亚利.关联理论在文学典故翻译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以毛泽东诗词中的典故翻译为例[J].学习月刊,2015(20):26-2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杨亚会,李庆卫,陈俊愉.梅学术和产业化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S1):164-170. 被引量:3
-
2李庆卫,陈俊愉,张启翔.梅学术和产业化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2):198-202. 被引量:4
-
3陈秋霞.从《家》中女性写照窥探巴金骨髓里融渗的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2015(23):56-59.
-
4邓运山,邓美玲.2017年毛泽东诗词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3):7-15. 被引量:1
-
5李森林.毛泽东诗词中水意象的英译重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5):26-30. 被引量:1
-
6陆见南.“陌生化”在诗词翻译中的体现——以许渊冲译毛泽东诗词为例[J].今古文创,2023(6):102-104.
-
7君子风范之梅兰竹菊[J].集邮博览,2023(4):8-12.
-
1郭帅.浅析李商隐诗歌中的“雪”意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2).
-
2刘成东.笮山意象(组诗)[J].星星,2011,0(6):93-93.
-
3马朝阳.浅析《诗经》中“柳”的意象及流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4):71-74.
-
4陈淑维.试析古典诗词柳意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11):104-104.
-
5李惠,高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诗词柳意象研究综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2-26.
-
6刘入云.试论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5-58. 被引量:10
-
7郑宏.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5):120-122. 被引量:6
-
8顾雪芹.柳系三情——浅析古代诗歌中的柳意象[J].才智,2013(24):209-209.
-
9袁和平.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审美内涵[J].文学教育,2013(16):62-62.
-
10梁越月.探微诗词中柳的意象大量存在的原因[J].金田,2012(8):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