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被引量:
3
Briefly on Himalayan Cul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居住在喜玛拉雅山地的各民族和群体统称喜玛拉雅族群;喜玛拉雅族群是一个统一文化体,创造了喜玛拉雅文化;喜玛拉雅文化特性是:原创性、象征性、膜拜性、混融性、多元统一性;喜玛拉雅文化的生成是多种因素和条件整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研究喜玛拉雅文化意义重大。
作者
于乃昌
机构地区
西藏民族学院老干处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喜玛拉雅文化
原创性
象征性
膜拜性
混融性
多元统一性
分类号
G127.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1
马揭 盛绳祖.卫藏图识[A]..西藏学文献资料别辑:第二函[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2
王宏伟 鲁正华.尼泊尔民族志序言[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同被引文献
142
1
高丙中.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6.
被引量:34
2
吕昭义.
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J]
.历史研究,1997(4):73-90.
被引量:22
3
克.冯.菲雷尔-海门道夫,陈乃文.
尼泊尔夏尔巴人的氏族及其功能[J]
.世界民族,1987(5):58-62.
被引量:4
4
陈立明.
兴边富民行动与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6-11.
被引量:9
5
李学竹.
中国梵文贝叶经概况[J]
.中国藏学,2010(S1):53-62.
被引量:10
6
钱民辉.
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初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4):42-47.
被引量:13
7
伍昆明.
英印政府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与九世班禅赴印[J]
.民族研究,1999(1):81-90.
被引量:6
8
于乃昌.
珞巴族三大史诗[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4):23-27.
被引量:3
9
陈立明.
门巴族生殖崇拜文化探析[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3):10-16.
被引量:5
10
汪大年.
妙齐提碑文研究(一)——十二世纪初缅甸语音初探[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4):105-12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王毅.
人类学之维: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转向[J]
.民族教育研究,2016,27(5):86-91.
被引量:4
2
孙喜勤.
文明交流互鉴中跨喜马拉雅共同体的建构[J]
.南亚研究季刊,2020(4):83-91.
被引量:6
3
王启龙,赵勇.
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景[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99-11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赵勇.
海门道夫关于珞巴族阿帕塔尼人研究的价值分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92-97.
被引量:1
2
张永铭,刘晋.
藏南珞隅地区济罗山谷和珞巴族阿帕塔尼人调查[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82-91.
被引量:1
3
张东,刘炳江,向文霞.
新时代西藏教育质量的结构内涵与提升路径[J]
.评价与管理,2022,20(4):1-4.
4
付娇娇,程东亚.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7,28(5):25-29.
被引量:10
5
岳天明.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6):101-109.
被引量:1
6
朱雄关,王刘怡.
新冠肺炎疫情下跨喜马拉雅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
.南亚研究季刊,2022(1):127-150.
被引量:6
7
叶拉太.
国内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述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2022(3):14-51.
8
李志农,邬迪.
依边而生:尼泊尔利米人及其中尼边境贸易生活研究[J]
.世界民族,2023(1):101-113.
被引量:1
9
赵勇.
喜马拉雅区域研究路径思考[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1(1):106-110.
被引量:1
10
彭万.
构建跨喜马拉雅高等教育共同体:蕴意、价值、挑战与设计[J]
.高教论坛,2023(7):55-61.
1
龙开义.
湘西南苗族村落文化的混融性[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89-91.
2
林泉.
倡导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社区文化[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40-41.
3
续庆慧.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民俗文化摭论[J]
.华章(初中读写),2007(4):153-154.
4
陈炳焱,王艳争,王振兴.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筑起民族心理长城[J]
.中国军事科学,2002,15(5):59-67.
5
黄朴民,孙建民.
试论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J]
.中国军事科学,2002,15(5):47-58.
6
周丽晓,王姗姗,刘小才.
浅析文明古国的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
.知识经济,2010(18):162-162.
7
熊甜芳.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多样性[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5-47.
被引量:3
8
刘冬雪.
文化全球化刍议[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52-52.
9
李强.
供给、需求与文化体制改革[J]
.学习与实践,2006(7):131-133.
10
秦德平.
论客家民间体育文化的蕴含[J]
.安顺学院学报,2008,10(4):72-73.
被引量: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