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0
-
1刘兆吉,秦国臣,邓维鉴.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1-5. 被引量:3
-
2陈成,吴群,王楠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徐州市开发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46-50. 被引量:16
-
3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8):53-57. 被引量:50
-
4刘增科.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06(7):39-41. 被引量:2
-
5迈克尔·波特 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
6钱纳里等著.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
7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
-
8陆玉麒.构建江苏区域发展的新思路[J].城市评论,2004,(3).
-
9刘志彪.对开发沿海经济带的若干战略剖析.中国经济展望网
-
10江苏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杨东升.昂起中西部开发龙头连云港的战略举措[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81-84.
-
2苏进,徐敏.试论连云港港口的发展[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66-68. 被引量:3
-
3苏进.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布局及建设途径[J].水运管理,2007,29(6):25-28.
-
4杨东升.略论连云港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地位[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58-61. 被引量:3
-
5苏进.连云港T型产业带布局研究及建设途径[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136-140.
-
6苏进.连云港市海洋开发布局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4):121-124. 被引量:2
-
7张存勇,刘吉堂.连云港市海洋灾害及其成因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9(1):35-40. 被引量:4
-
8张存勇,陈斌林.海州湾水质模糊综合评价及其演变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0,29(3):411-414. 被引量:9
-
9梁仲燕,戴本林.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法的某近岸海域水质评价[J].广州化工,2016,44(19):148-151. 被引量:1
-
10李前兵.江苏苏北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0(31):94-95. 被引量:1
-
1徐敏.东陇海地区开发和城市群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9):34-36.
-
2王昊.咬定新目标 谋求新跨越 全力打造东陇海产业带最具活力的新邳州——访中共邳州市委副书记、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昊[J].国际木业,2004,34(4):10-11.
-
3杨芳,王余民.连云港陆桥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45-48. 被引量:1
-
4段进军,吴昊.江苏省东陇海线工业带建设的战略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22-26.
-
5孙雨,朱舜.东陇海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空间差异——“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视角[J].市场周刊,2013,26(12):37-39. 被引量:2
-
6吴新哲.江苏省区域经济结构与“三沿”发展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1):13-18. 被引量:2
-
7宋小叶,王慧.东陇海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256-260. 被引量:1
-
8江苏省社科院调查组.打好“桥牌” 共抬“龙头” 推进东陇海沿桥地带的开发建设——赴徐连盐淮调查专题报告之四[J].江苏经济探讨,1995(7):17-19.
-
9张剑,刘尧飞.构建东陇海区域产业带与县域经济发展[J].时代经贸,2010,8(10):149-150.
-
10朱勤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科学崛起的对策措施[J].南京社会科学,2006(5):171-17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