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言复兴论
被引量:
1
On Revival of Learn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言与白话作为两种书面语言,伴随着中国文学走过了两千余年的光辉历程;文言与白话的兴衰、消长与更替,是中国文学变革的根本性标志。将文言与白话对立起来,尊此抑彼,无疑是片面和错误的,对中国文学的语言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复兴文言语体创作,对于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形式,促进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毕耕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文言复兴
中国文学
书面语言
语言建设
语言形式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9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曹丕.典论论文.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黄遵宪.日本国志[M].卷三十三.上海:上海图书集成书局,1898.
3
周作人.理想的国语.夜读的境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779.
4
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32.
5
寒生.文艺大众化与大众文艺.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86.
6
于坚.
诗歌之舌的硬与软:关于当代诗歌的两类语言向度[J]
.诗探索,1998(1):1-18.
被引量:33
7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M].长沙:岳麓书社,2002.2.
8
郑敏.
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
.文学评论,1993(3):5-20.
被引量:264
9
瞿秋白.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121.
共引文献
292
1
韩启云.
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2
耿纪永.
从(后)现代到新保守主义——论郑敏新时期诗学与译诗的互动[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39-351.
3
罗小凤.
“汉语语言特性”的再发现——论21世纪以来郑敏对新诗语言的思考与局限[J]
.中国诗学研究,2024(1):29-40.
4
李萌羽,温奉桥.
语言伦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建构[J]
.山东社会科学,2021(3):93-97.
被引量:4
5
任传印,张立群.
鲁迅杂文与佛教文化[J]
.绍兴鲁迅研究,2022(1):19-36.
6
钟军红.
胡适“废文言倡白话”新议[J]
.鲁迅研究月刊,2001(6):53-56.
被引量:1
7
王锋.
中国现代诗歌面面观[J]
.西部(新文学)(上),2009(16):117-126.
8
柳珊.
前夜的涌动──论民国初期的小说理论[J]
.文艺理论研究,1999(6):49-58.
被引量:4
9
何言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资源问题[J]
.人文杂志,2004(4):109-114.
被引量:6
10
陆杰.
“西方语言”与现代汉语的文学写作[J]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5):89-92.
同被引文献
1
1
刘再复.
论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的文体革命[J]
.文学评论,1989(1):5-2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
1
肖颖超.
坚定白话文道路 开创当代文学新局面——对毕耕先生“文言复兴论”的批判[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8-40.
1
毕耕.
重新审视“五四”时期的文言与白话之争[J]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26-128.
2
田志勇,毕耕.
论文言的消长与复兴[J]
.求索,2003(3):196-198.
3
肖颖超.
坚定白话文道路 开创当代文学新局面——对毕耕先生“文言复兴论”的批判[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8-40.
4
袁瑛.
对新诗语言建设的思考[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5(2):74-76.
5
孙琳.
浅析《浮生六记》的语言特色[J]
.北方文学(中),2013(7):21-21.
6
刘进才.
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以三四十年代“中学生国文程度”讨论为个案[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4):146-165.
被引量:3
7
张卫中.
丁玲在现代文学语言建设中的意义[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2):105-108.
被引量:3
8
蔡骥鸣.
试论新时期诗歌意象的心理内涵[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3):61-66.
9
陈平.
浅论当今诗歌的语言建设[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1):84-85.
10
郭千,谢红梅.
文化“新常态”中的语言建设[J]
.财讯,2016,0(30):68-68.
理论月刊
200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