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7
-
1王东波.虚拟空间对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214-215. 被引量:2
-
2李兵宽,李国涛.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4(9):152-155. 被引量:3
-
3陈亮.论青年文化在传播中的社会导进功能[J].中国青年研究,2005(3):79-82. 被引量:13
-
4林朝辉.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05(1):72-74. 被引量:12
-
5项国雄,黄璜.从网络流行歌曲看网络对青年文化价值的传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72-77. 被引量:8
-
6刘乃歌.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67-70. 被引量:9
-
7李泽厚,王铭铭,崔卫平,陶东风,周濂.“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大众流行文化与价值重构[J].中国新闻周刊,2005(37):46-47. 被引量:3
-
8杨玉洁,赵岩.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认识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49-50. 被引量:5
-
9石培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47-49. 被引量:3
-
10杨兵,刘铁栋.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J].经济师,2006(1):105-10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9
-
1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下的“草根偶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4):105-110. 被引量:44
-
2侯浩,刘霞.当代网络红人现象研究——以犀利哥为例[J].理论观察,2010(4):114-116. 被引量:5
-
3崔伟萍,张甜甜.网络红人现象的冲突论视角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39-41. 被引量:2
-
4郭强,孙秀成.信息网络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9-24. 被引量:3
-
5左璐.由芙蓉姐姐现象引发对网络舆论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1(8):329-330.
-
6徐婧婧.网络红人博客的广告效应——以重庆“呛口小辣椒”姐妹为例[J].新闻世界,2011(12):154-155.
-
7昝再利.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红人现象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15-119. 被引量:3
-
8周燕芬.批评家的文化立场与独立思想——读仵埂《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24-125. 被引量:3
-
9苗伟伟.“网络红人”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引导策略[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40-42. 被引量:5
-
10伍倪燕,廖麟志,傅贵兴,李黎.浅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24):16-17.
-
1白杨.浅谈当代公安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4(6):13-14.
-
2相娅丽.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J].金山,2008,0(5):98-99.
-
3国际[J].中国青年,2013,0(19):4-4.
-
4陈小芹.我国网络言论自由规制问题初探[J].甘肃理论学刊,2011(4):35-38. 被引量:1
-
5黄磊.互联网的边界与自由[J].检察风云,2017,0(5):70-71.
-
6何彦新.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负效应[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10):130-131.
-
7浦伟忠.社会发展与青年参与[J].青年研究,1994(1):12-13. 被引量:2
-
8杨在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系的建构问题[J].大观周刊,2011(30):14-15.
-
9吕晓红.论加强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1):144-144. 被引量:1
-
10于天媛.构建“四位一体”企业廉洁文化体系[J].全国商情,2013,0(14):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