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平凡者的奇迹——简评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12
A Brief Comment on Canadian Woman Writer Carol Shields's Short Story Writi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以刻画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见长。虽然她作品的焦点是小人物们的生活 ,折射出的却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寻 ,流露出浓重的人文关怀。尽管写实是希尔兹作品的特色之一 ,她却从没有放弃对技巧的探索。真实和虚构、语言和存在等后现代主义的话题在她的小说中也有明显体现。
作者
陈榕
机构地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0,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普通人
生存困境
人文关怀
后现代性
分类号
I71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1
Carol Shields with Idella Sturino,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els', Scrivener (Spring, 1995), p.83.
2
Harvey De Roo, "A Little Like Flying: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elds', West Coast Review (Winter, 1988), pp. 44-45.
3
Allyson F. McGill, "A Tangle of Underground Streams", Belles Lettres: A Review of Books by Women (Fall, 1994), p. 32.
4
Ann Dowsett Johnston, "Carol Shields: 'I felt bolder because this is my last novel, probably'", Maclean's (Dec 24, 2001), p. 28.
5
Harvey De Roo, "A Little Like Flying: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elds", pp. 41-42.
6
Maria Russo, "Final Chapter",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pr 14, 2002), p. 37.
7
Carol Shields With Idella Sturino,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elds", Scrivener, p. 85.
8
Harvey De Roo, "A Little Like Flying: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elds", West Coast Review, p. 54.
9
Carol Shields with Idella Sturino, "An Interview with Carol Shidds", p. 81.
10
Jay Parini, "Men and Women, Forever Misaligned",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arch 27, 1994), p.15.
同被引文献
76
1
尚必武.
非常规叙述形式的类别与特征:《非自然的叙述声音:现当代小说的极端化叙述》评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2):67-74.
被引量:21
2
张怀承.
爱情的伦理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4(6):60-65.
被引量:14
3
胡全生.
文类、读者与后现代小说[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2):295-311.
被引量:2
4
刘新民.
也谈《斯通家史札记》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王玲、秦明利二先生商榷[J]
.国外文学,2002(4):91-95.
被引量:2
5
王玲,秦明利.
《斯通日记》的后现代“反情节”特征[J]
.国外文学,2001(1):66-70.
被引量:3
6
杨靖.
卡罗尔·希尔兹与《斯通家史札记》[J]
.外国文学动态,2004(6):26-29.
被引量:1
7
聂珍钊.
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1):8-11.
被引量:206
8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16-24.
被引量:280
9
吴玉军.
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38-43.
被引量:77
10
王春风,常玉华.
哲学自我意识概念的逻辑演变[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53-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卢红芳,胡全生.
《斯通家史札记》的文类属性和叙述策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4):96-100.
被引量:1
2
李贤.
网络催生的新一代──SOHO一族好逍遥[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0(4):44-44.
3
楼薇宁.
方寸之间 尽得风流——试析卡罗尔·希尔兹家庭小说的社会价值[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3):47-52.
4
王玲,张雪莹.
在迷宫中成长——解读《拉里的家宴》中拉里的成长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6):126-129.
5
黄宁.
《偶然事件》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3):54-56.
6
黄宁.
爱情的伦理“共和国”——《爱情共和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4):108-111.
7
黄宁.
《斯通家史札记》中的家庭伦理解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8):73-76.
被引量:1
8
黄宁.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斯通家史札记》解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7):86-90.
9
黄宁.
《斯通家史札记》:黛西孤独命运的伦理探因[J]
.外文研究,2016,4(1):76-81.
被引量:1
10
黄宁.
《拉里的家宴》:现代焦虑的伦理书写[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2):71-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吴亚云.
清初藏族婚姻、丧葬风俗礼仪研究——以《西藏志》《西藏见闻录》为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38(2):116-119.
2
尚广辉.
个体历史重构--论《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的非自然叙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2):137-144.
被引量:3
3
时贵仁,付筱娜.
从后结构主义解读《斯通家史札记》中女性身份的变化与建构[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3):79-83.
被引量:1
4
周小英.
怀旧、焦虑与异化:《第五个孩子》的家园意识[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3,42(3):161-166.
1
王玲,张雪莹.
在迷宫中成长——解读《拉里的家宴》中拉里的成长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6):126-129.
2
张燕秋.
对人生终极意义地追寻——解读余华小说[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7):185-185.
3
徐萍.
行走于真实和虚构之间——论王德威的小说观[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8):54-55.
4
孟廷裕.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游走——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6,0(2):56-58.
被引量:1
5
楼薇宁.
方寸之间 尽得风流——试析卡罗尔·希尔兹家庭小说的社会价值[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3):47-52.
6
李雪.
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斯旺》解析[J]
.学术交流,2005(11):165-167.
7
陈榕.
卡罗尔·希尔兹其人其作[J]
.外国文学,2003(6):24-25.
被引量:1
8
徐春捷.
小议卡罗尔·希尔兹长篇小说中的传统叙事技巧[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69-71.
9
井岩盾.
真实和虚构——关于特写、传记、回忆录等一个基本问题的讨论[J]
.文学评论,1959(5):126-137.
被引量:5
10
毛春华.
《拉里的家宴》中“迷宫”的主题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51-52.
外国文学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