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79,83,共6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20
-
1"艺术史"在很多场合下亦被称为"美术史",这种概念术语的混用,是历史形成的.两个概念之间确有一些微妙的区别,以致于"美术"一词显得有些过时,参见李清泉、郑岩:《巫鸿教授访谈录》,载《艺术史研究》第二辑P113,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刘剑虹:《"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载"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www.CL2000.com本文在尚未有定论的情况下,权且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中使用这两个术语.
-
2沈宁编.《滕固艺术文集》[M].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年.页280-292.
-
3[瑞典]蒙德留斯著,滕固译:《先史考古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
4[7]同2,薛永年:导言.
-
5[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中文节译本名为《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173-201.
-
6引自笔者读研究生时易漫白师授课的笔记(1985年).
-
7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M].文物出版社,2003年..
-
8[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著,孙建君、刘赦译《装饰艺术手册》(初版名为《装饰的形式》),上海人民出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
9[奥地利]阿洛瓦@里格尔著,刘景联、李薇蔓译《风格问题一装饰艺术史的基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
101935年,郑师许、胡肇春以《考古学研究法》为译名,将蒙氏
二级参考文献58
-
1同上,217—218页。
-
2吴金鼎.《摘记小屯迤西之三处小发掘》[J].安阳发掘报告,(1933):631-631.
-
3吴金鼎.《高井台子三种陶业概论》[J].田野考古报告,(1936):202-202.
-
4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280页。
-
5Wu G.D.,Prehistoric Pottery in China,pp.15—16.
-
6同上,27页。
-
7同上,132—137页及142—144页。
-
8同[27],280—281页及303页。
-
9吴荔明:《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中国20世纪知识分子家庭的典型》(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218—219页。
-
10Wu G.D.,Prehistoric Pottery in China,pp.10—11.
共引文献10
-
1徐玲.民国时期考古学史研究述评[J].江汉考古,2010(3):56-64. 被引量:2
-
2罗世平.作为美术文化观照的美术史学──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美术史研究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1(5):131-138. 被引量:9
-
3杨爱国.汉代画像石榜题略论[J].考古,2005(5):59-72. 被引量:13
-
4刘宗迪.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渊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79-84. 被引量:17
-
5陈平.建筑史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新美术,2006,27(1):98-108. 被引量:3
-
6刘斌,张婷.卫聚贤与中国考古学[J].南方文物,2009(1):99-107. 被引量:9
-
7樊庆臣.城子崖考古发掘与山东古迹研究会之成立[J].齐鲁学刊,2010(6):42-48. 被引量:2
-
8张敏.考古学与神话学的碰撞——从沂南汉墓画像中“羽人”与“大傩”的讨论谈起[J].东南文化,2013(1):6-12. 被引量:2
-
9孙庆伟.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J].江汉考古,2015(1):42-56. 被引量:1
-
10裴世东,陆勤毅.吴金鼎学术人生的塑造与转向——基于情感史视角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5):67-7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8
-
1陈池谕.滕固 美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意义[J].美术,2002(10):102-105. 被引量:6
-
2吴汝祚.施昕更与何天行[J].东南文化,1997(1):12-15. 被引量:6
-
3苏秉琦,殷玮璋.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文物,1982(4):1-7. 被引量:41
-
4孙祖初.考古类型学的中国化历程[J].文物世界,1998(4):43-58. 被引量:9
-
5范景中.国立艺专时期(1928—1949)[J].新美术,1998,19(1):6-14. 被引量:6
-
6余辉.张彦远、郑午昌、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比较[J].新美术,1991,12(3):41-44. 被引量:5
-
7沈玉.滕固绘画史学思想探究——对滕固两部绘画史著的考察与比较[J].文艺研究,2004(4):123-127. 被引量:11
-
8施军,曾一果.滕固与唯美主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33-36. 被引量:1
-
9黄厚明.新史学与中国美术考古学学科品质的形成——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中心的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4(4):78-80. 被引量:4
-
10薛永年.滕固与近代美术史学[J].美术研究,2002(1):4-8.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8
-
1李福君,曾永仁.熟悉的名字 陌生的经历——重识滕固[J].兰台世界(上旬),2008(3):63-64. 被引量:2
-
2姜丽雯.小议滕固现代美术考古学写作的思维方式——以《六朝陵墓石迹述略》为例[J].文化月刊,2010(1):66-67. 被引量:1
-
3彭博.浅析滕固的治学理念[J].美术大观,2010(5):175-175.
-
4崔凯.走进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5,0(20):75-75.
-
5刘斌,张婷.卫聚贤、张希鲁与云南首次考古发掘[J].江汉考古,2016(1):113-120. 被引量:3
-
6韦昊昱.近三十年来多学科视角下的滕固研究成果回顾与述评[J].中国美术,2018(3):102-112. 被引量:3
-
7段天璟,董霄雷.《先史考古学方法论》与类型学中国道路的开端[J].江汉考古,2018(3):61-67.
-
8陈子丹,张瑞,柯凯艳.滕固与中国近代档案学[J].中国档案研究,2015(1):248-256.
二级引证文献9
-
1乔琳钧.从艺术到档案——滕固与他的档案工作[J].青年时代,2016,0(17):252-252.
-
2韦昊昱.近三十年来多学科视角下的滕固研究成果回顾与述评[J].中国美术,2018(3):102-112. 被引量:3
-
3陈子丹,张瑞,柯凯艳.滕固与中国近代档案学[J].中国档案研究,2015(1):248-256.
-
4吴键.滕固的“艺术学”构想与其“文化”之思——以其留日求学经历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9(5):67-73. 被引量:4
-
5林富春.张希鲁先生与朱提堂狼铜洗[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6):30-31.
-
6孙志均.卫聚贤《中国史学史讲义》评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36(2):96-100.
-
7张炜.理解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新维度:卫聚贤的环太平洋文化接触研究[J].殷都学刊,2022,43(2):75-82.
-
8唐卫萍.以“实物”为中心的美术史书写:探寻滕固写作《唐宋绘画史》的思想踪迹[J].美术大观,2023(10):86-93.
-
9洪再新.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20世纪前期中国学人外文论述中国绘画概观(1914-1949)(下)[J].美术学报,2024(2):4-15.
-
1杨振宇.滕固和中国美术史的现代写作模式[J].新美术,2005,26(3):16-24. 被引量:8
-
2彭博.浅析滕固的治学理念[J].美术大观,2010(5):175-175.
-
3杨冬.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滕固学术研究概述[J].美术观察,2011(8):118-119.
-
4姜世碧.长江上游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兼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的发现及意义[J].农业考古,2003(1):68-75. 被引量:9
-
5张林华,李颖颖.著名文学家夏衍[J].古今谈,2008(2):48-50.
-
6沈宁.外祖父陶希圣与蒋介石的关系[J].各界,2009(12):6-9.
-
7沈宁[J].中国书画,2009(4).
-
8魏邦良.有多少细节等待打捞[J].中国图书评论,2008,31(11):12-16.
-
9萧斌如.曹禺为上图题词[J].世纪,2008,0(4):44-45.
-
10当代新工笔六人邀请展在南京展出[J].中国书画,2010(3):13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