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天”到“三天”——六朝到隋唐道教斋醮仪式的再研究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严耀中.论“三教”到“三教合一”[J].历史教学,2002(11):5-10. 被引量:30
-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
3陈高华.《摩尼教与吃菜事魔--从王质(论镇盗疏)说起》,《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第4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8页.
-
4蒋义斌.“《清明集》,见台湾《宗教哲学》,第51期(2010年3月),第138-146页.
-
5郭武.《宗教传播中的变异--以道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流传为例》,谭伟伦、李刚主编.《“宗教、社会与文化”华南与西南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第103-124页.
-
6张洪都《林子行实》,见《林子全集》贞集第9册.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李为香.“三教融合”质疑[J].古代文明,2013,7(4):80-86. 被引量:2
-
2张雪松.“三教合一”概念的历史钩沉[J].党政干部学刊,2014(11):24-29. 被引量:3
-
3唐哲嘉.21世纪以来林兆恩研究综述[J].闽台文化研究,2021(1):84-90. 被引量:2
-
4曾江,周建波.中国古代分配制度的建构与发展——基于不同资源配置机制的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24(5):11-22.
-
5刘朴淳,李馨.三一教研究回顾(1985~2022)——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2,11(7):2791-2799. 被引量:1
-
6刘朴淳.林兆恩的性命观研究——对《正义》的考察[J].国学(汉斯),2022,10(2):46-51.
-
1刘康乐.孝道与仙道 道教的伦理与信仰[J].中国宗教,2017(4):70-71.
-
2胡锐.论南北朝时期道教宫观之发展与特点[J].宗教学研究,2003(2):104-107.
-
3蒋艳萍,郑方超.试论道教与道家相因又相异的文化个性[J].船山学刊,2004(1):96-99. 被引量:1
-
4杨维中.论隋唐道教“道性”论对于佛性思想的吸收[J].人文杂志,2007(5):53-59. 被引量:1
-
5张泽洪.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2(2):103-110. 被引量:8
-
6黄发友.道教斋醮仪式的教化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11):14-16.
-
7李志鸿.《度人经》与宋元道教[J].中国道教,2010(5):23-26. 被引量:3
-
8陈耀庭.第三讲 道法行持要维系传承、保持正统(上)[J].上海道教,2001(3):24-27.
-
9龚成红.打拉池道教复振的人类学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5):84-89.
-
10张泽洪.论白玉蟾对南宋道教科仪的创新——兼论南宗教团的雷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694-69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