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学术》
2003年第2期214-233,共20页
同被引文献84
-
1赵新平,靳松安.河南孟县许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9(2):41-54. 被引量:5
-
2方殿春,魏凡.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6(8):1-17. 被引量:215
-
3郎树德.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6(2):1-12. 被引量:64
-
4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而作[J].文物,1985(2):52-60. 被引量:53
-
5傅宪国.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J].考古,1985(9):820-833. 被引量:31
-
6刘习祥,汪秀峰.河南新乡县洛丝潭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5(2):97-107. 被引量:15
-
7韩榕.潍县鲁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5(3):313-351. 被引量:34
-
8王清.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中原文物,1999(1):32-40. 被引量:22
-
9.河南省孟州市义井遗址调查简报[J].华夏考古,1998(2):2-5. 被引量:2
-
10刘莉,星灿.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J].华夏考古,1998(1):89-113.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8
-
1何中源,张居中,杨晓勇,王海明,张恒.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2,32(2):282-293. 被引量:8
-
2浦欣成,王竹.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国内聚落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2(11):50-51. 被引量:3
-
3袁建平.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的邦国与方国[J].历史研究,2013(1):37-53. 被引量:10
-
4王子孟.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聚落的控制网络与模式——基于遗址资源域和泰森多边形的分析[J].华夏考古,2014(3):56-64. 被引量:2
-
5王琼.豫西南鄂西北地区龙山晚期聚落初探[J].华夏考古,2015(1):46-52. 被引量:1
-
6崔启龙,张居中,杨晓勇,朱振甫.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以及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7,37(3):486-497. 被引量:4
-
7郭明建.良渚古城、福泉山与寺墩——由宏观聚落、高端产品与对外交流看良渚文化的三个政体[J].考古,2022(12):58-71. 被引量:2
-
8宋瑞.山西垣曲东关龙山晚期遗存的性质及相关问题探讨[J].文博学刊,2024(3):22-31.
-
1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陈洪波(译),陈虹(译),陈淳(校).酋邦的演化[J].南方文物,2007(4):144-149. 被引量:5
-
2王和.走出部落联盟——读谢维扬著《中国早期国家》[J].历史研究,1999(1). 被引量:1
-
3庄辉明.早期文明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早期国家》[J].学术月刊,1997,29(7):109-113.
-
4范永禄.再论“酋邦”的应用问题[J].中原文物,2014(4):33-35. 被引量:2
-
5杨美健.国家起源:一种途径还是两种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80-83. 被引量:7
-
6王易萍.论典范政治体制下的法律制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32-33.
-
7易建平.酋邦与“中央集权”[J].史林,2001(4):1-14. 被引量:6
-
8窦旭耀,胡虹霞.圣王崇拜探源——先秦诸子圣王崇拜思想与上古政治文化传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1):48-49. 被引量:1
-
9陈翔.论民族形成与国家起源的关系——读《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J].消费导刊,2008,0(4):225-225. 被引量:1
-
10逸群.从军事民主制到方国酋邦制──华夏文化漫谈[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1995,26(3):2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