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晚清西方法的输入与法律新词初探》
-
1崔军民.近代法律新词的形成及其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1):93-96. 被引量:2
-
2崔军民.《新尔雅》与近代中国法律新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4):41-43. 被引量:2
-
3崔军民.近代法律新词的发展及其轨迹[J].河北法学,2010,28(1):2-12. 被引量:2
-
4崔军民.中国近代法律新词对古语词的改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97-100. 被引量:2
-
5崔军民.徐继畬《瀛寰志略》与中国近代法律新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6. 被引量:1
-
6崔军民.梁廷枏《海国四说》与中国近代法律新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100-102. 被引量:2
-
7崔军民.近代法律新词结构的定型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04-108. 被引量:1
-
8崔军民.《海录》与中国近代法律的启蒙[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15-117. 被引量:2
-
9曲相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权语词在中国的使用[J].法学家,2008(4):19-23. 被引量:7
-
10刘耀.从公义到公共:“公法”概念在晚清的演进[J].理论月刊,2012(10):52-56.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