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家刑权力与程序正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加强刑事实体规范完善的同时,权力合理、有序地行使更多的来自于程序的正当和严密。程序正义的实质就是人权的保障,其并不完全是作为实体正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正当程序为刑权力提供了一系列的正当性资源,决定了权力客体在刑法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它是保障国家刑权力健康存在的依据。
作者
孙万怀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2,共3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国家刑权力
刑事实体
权力客体
国家刑权力
刑事诉讼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司法权力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日]田口守一著 刘迪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共引文献
54
1
汪海燕.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论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审判权的必要性[J]
.政治与法律,2004(4):127-133.
被引量:18
2
范培根,范小华.
刑事再审程序之改革与重构[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11):20-22.
被引量:4
3
宋英辉,郭云忠.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模式之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14-19.
被引量:8
4
孙付,高德道.
论体液证据的收集与隐私权保护[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6):93-97.
被引量:1
5
赖声利.
刑讯逼供及其控制[J]
.当代法学,2002,16(2):149-152.
被引量:5
6
樊学勇,林铁军.
刑事侦查中秘密拍照手段法制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85-89.
被引量:3
7
张明勇.
论我国自白补强规则之完善——兼论我国刑诉法46条之修改[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99-106.
被引量:6
8
李昌林.
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J]
.人民司法,2006(4):63-66.
9
赖声利,胡国庆.
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效力的根据[J]
.求索,2006(3):105-106.
10
沈德咏,江显和.
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以一事不再理原则为视角[J]
.人民司法,2006(5):53-5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唐煜枫.
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110-115.
被引量:15
2
[日]大谷实.刑法讲义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7.175.
3
..网络诽谤罪成争议热点、官方专家解读出相反结论[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9-12/03/content_1191526.htm,,[2010-02-24]..
4
..著名刑法学专家赵秉志点评2009年十大刑事案件[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10-01/05/content_2015918.htm?node=7880,,[2010-02-24]..
5
游伟..侵犯名誉权,可治诽谤罪[EB/OL]..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0-01/08/content_259978.htm,,[2010-02-24]..
6
..最高检:诽谤案批捕前须报上级检察院批[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2374145.html,,[2010-11-08]..
7
[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M].黎宏.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8
[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5.
9
韩啸.
刑法的价值选择机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6):29-3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邱灵.
网络诽谤行为的定性分析[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4-3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何溢.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28(3):27-32.
被引量:1
2
蔡曦蕾.
论毁誉犯罪的特殊对象——从死者和官员名誉保护视角的分析[J]
.环球法律评论,2016,38(3):50-76.
被引量:6
3
李伟.
网络谣言下的诽谤罪“但书”条款的适用[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6Z):284-284.
1
麦锡仲.
浅析犯罪根源与国家刑权力[J]
.知识经济,2010(24):41-41.
2
毕可仁.
努力构建科学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J]
.中国监察,2001,0(12):13-14.
3
李虎.
守望秩序:对强制力的一种理解[J]
.改革与开放,2011(7X):72-72.
4
谢望原.
论刑事法律关系[J]
.山东法学,1992,7(1):12-15.
被引量:1
5
梁桂芝.
论对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救助[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252-252.
6
唐双玲.
论社区矫正制度法律体系的完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4):59-61.
7
李明生.
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几点设想[J]
.山东法学,1991,6(2):35-36.
8
王继余.
浅析我国刑事赔偿制度之重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5):60-61.
被引量:2
9
李卫东.
当代检察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天津检察,2014,0(5):7-9.
10
李卫东.
对检察人员四项基本素质能力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5):196-197.
政治与法律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