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事证明责任概念的比较法分析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陆法系以主观证明责任和客观证明责任构建证明责任概念,辅之以被告人的证明必要,而以客观证明责任为主;英美法系以说服责任和提出证据责任构建证明责任概念而以提出证据责任概念为主。两大法系证明责任概念之间存在深层的差异,而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陪审团制度和法官审制度以及犯罪构成方面的差别。
作者 黄永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12,共6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德]汉斯·普维庭著 吴越译.《现代证明责任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第224页.
  • 2[台]林钰雄.《刑事诉讼法》,林钰雄,2000年版,第377页.
  • 3[台]杨大器.《论检察官之举证责任》,载刁荣华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1月版.
  • 4[台]张昌邦.《刑事诉讼之提出证据责任》,载刁荣华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1月版.
  • 5John C. Klotter: Criminal Evidence (5th edition), Anderson Publishing Co.1992,第33页、第34—35页.
  • 6卞建林,郭志媛.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60-70. 被引量:19
  • 7[日]田口守一 刘迪等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第25页.
  • 8Mirjan R. Damaska: 《Evidence Law Adrift》,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7, p4.
  • 9[台]王兆鹏.《刑事举证责任理论》[J].台大法学论丛,.
  • 10Re Winship 397 U.S. 358, 51 (1970).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赵钢,刘海峰.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90-96. 被引量:55
  • 2关于侦查程序的目的,诉讼法学界对其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以日本学说为例,最初是“公判准备说”,其次是“公诉准备说”,现在得到普遍承认的是“侦查独立说”,即侦查的目的在于明确犯罪嫌疑的有无,进而决定起诉或不起诉,当并不以公诉为目的。详细内容请参见[日]板仓松太郎著:《刑事诉讼法玄义》,第1209页;[日]团腾重光著:《新刑事诉讼法纲要》第七版,第317页;[日]井户田侃著:《侦查程序的构造》,第67页。
  • 3何家弘:“‘事实’断想”,载《证据法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年版,第6—7页。
  • 4[日]井户田侃著.《侦查程序的构造》.,.第67页.
  • 5[日]团腾重光著.《新刑事诉讼法纲要》第七版.,.第317页.
  • 6根据1847年汉诺威王国的一般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当时盛行的裁判宣誓制度被称为“通常必要的宣誓”。其中又分为两种,一是补充宣誓,二是雪冤宣誓。前者适用于负担证明义务的当事人;后者适用于不负证明义务的当事人。如果负担证明义务的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虽不充分,但在证明程度上已经超出一半,该当事人便取得了补充宣誓权;经过补充宣誓后,法官即可认定该待证事实为真。反之,如果该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尚未达到证明程度的一半,对方当事人则取得了雪冤宣誓权;经过雪冤宣誓后,法官则应认定该待证事实为假。
  • 7例如客观证明责任的概念经过日本学者雉本朗造博士所著博士论文《举证责任的分配》的介绍,很快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学者奉行的通说。
  • 8Thayer,The Burden of proof,4Harv.L.Rev.45,1890;Thayer,A Preliminary Treatise of Evidence,P.355-364,1898.
  • 9Wigmore,Evidence.vol.9,2480-§2485,Chadbourn rev.1981;Morgan,Basic Problems of Evidence,1954;McCormick,Handbook of the Law of the Evidence PP.336-430,2d ed.1972;Maguire,Evidence,Common Sense and Common Law p.175.1947;Cleary,presuming and pleading,An Essay on Juristic Immaturity,12 Stan.L.Rev.p.5,15.1959;James,Burden of proof,47Va,L.Rev.51.1961.
  • 10The Uniform Rules of Evidence,Rule(4),(5).

共引文献178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