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反思与文化重建——甘·希儒嘉措散文艺术解读
被引量:
1
Historical Reflection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About Tibetan Writer dge shis rab rgya mtsho's Prose Writing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甘·希儒嘉措散文为当代蒙古族散文确立了“长篇散文”文本的范式,“我的蒙古”情结是它的情感动力,多重文化参照是它技艺上的策略,又体现其文化自觉的深刻程度。
作者
敖敦
机构地区
内蒙古赤峰学院蒙文系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6,共3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甘·希儒嘉措
长篇散文
蒙古族
《上都开平府》《祸福人世间》
文本特征
“我的蒙古”情结
多重文化
历史反思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李林荣.《1990年代中国大陆散文的文化品格》[J].人大复印报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1).
2
徐万平.
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J]
.当代文坛,2002(6):51-53.
被引量:3
3
露丝·本尼迪克特 王炜等译.《文化模式》[M].三联书店,198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林贤治.
90年代散文:世纪末的狂欢[J]
.文艺争鸣,2001(2):17-26.
被引量:13
2
林贤治.
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J]
.书屋,2000(3):17-79.
被引量:71
共引文献
14
1
隽鸿飞.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
.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2
王嘉良.
论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对两浙文化传统的承传[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191-196.
被引量:3
3
汪莉.
论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苦与涩[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7-30.
4
郭艳君.
论海登·怀特对历史的文化阐释[J]
.江海学刊,2007(2):56-61.
被引量:1
5
应玲素.
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生成的文化语境[J]
.鲁迅研究月刊,2007(8):42-48.
被引量:1
6
王嘉良.
民俗风情:透视“乡土中国”的生存本貌——“风俗文化”视阈中的现代中国文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07(5):92-98.
被引量:2
7
闫少华.
多元化视野中的文化冲突与共生[J]
.求索,2010(1):72-73.
被引量:15
8
温波,王建润.
论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与文化整合[J]
.江海学刊,2011(2):39-45.
被引量:4
9
孙杰远,刘远杰.
融合与认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其路径[J]
.中国民族教育,2012(1):7-9.
被引量:31
10
王颖琪.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
.青年文学家,2019,0(3):55-5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余树森.《九十年代散文锁谈》,转引自余树森,陈旭光.《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第25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乌·宝音乌力吉.《南山之秋》(蒙文版),第45页,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3
王兆胜.《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当代文学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1-9.
引证文献
1
1
敖敦.
新时期蒙古族散文的现象学审视[J]
.民族文学研究,2013,31(2):84-9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乌力吉宝音.
解读新时期蒙古族散文中的现象学[J]
.参花(下),2017,0(6):82-82.
2
白叶茹.
论新时期蒙古族汉语散文的审美取向[J]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8,0(1):52-55.
3
白叶茹.
抒情语境中的物象写意——论蒙古族汉语散文的审美意象[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5):93-98.
1
刘瑞兰.
在云端拥抱生活——论鲍尔吉·原野散文中的蒙古情结[J]
.北方文学(下),2011(5):22-23.
被引量:1
2
赵丽丽,成汹涌.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J]
.文学教育,2015(7):41-43.
3
苏娜.
原型的救赎——《爵士乐》中的原型分析[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74-176.
被引量:1
4
张华,张小花.
《傲慢与偏见》反讽艺术解读[J]
.长城,2009(4):116-117.
5
卜丽琴,韩金保.
《文化苦旅》的对比艺术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12):94-96.
6
王玉梅.
咀嚼悲凉——张爱玲作品叠言艺术解读[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5):34-37.
被引量:1
7
陈海容.
王尔德《快乐王子童话集》中的反讽艺术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5):117-119.
8
景秀明.
试论海派小品的多重文化意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253-265.
9
刘晓,周卫华.
多重文化笼罩下的“湖光山色”[J]
.东岳论丛,2010,31(8):44-46.
10
刘涵华.
忧郁、悲怆和幸福的长调——冯秋子散文简论[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4):54-57.
民族文学研究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