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
9
An Appraisal of the Area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West Area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何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 ,不仅关系到本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 ,而且还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本文从区域创新的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指标评估体系 ,利用加权TOPSIS法对西部 1 2个省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并提出提高西部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作者
唐彦东
机构地区
新疆财经学院
出处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8-71,共4页
Journal of Xinjiang Finance & Economy Institute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区域创新系统
IDPSIS法
评价方法
理想解
四川
陕西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224.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87
参考文献
5
1
熊波,陈柳.
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3(4):5-9.
被引量:7
2
魏康宁,梁樑.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估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3):7-10.
被引量:20
3
王颖.
区域创新体系与大西北开发[J]
.甘肃社会科学,2000(4):81-82.
被引量:2
4
梅金平.
区域创新与西部经济发展[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58-61.
被引量:6
5
顾新.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6):32-37.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陈Tian.决策分析[M].科学出版社,1987..
2
李荣融 等.技术创新思路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96-99.
3
齐建国.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组与重组,1995.
4
王稼琼,绳丽惠,陈鹏飞.
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与特征分析[J]
.中国软科学,1999(2):53-55.
被引量:58
5
陈光,王永杰.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论纲——兼论中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1):70-74.
被引量:19
6
冯之浚.
西部大开发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廉政瞭望,2000,0(10):16-17.
被引量:1
7
黄鲁成.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
.科研管理,2000,21(2):43-48.
被引量:258
8
罗守贵,甄峰.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3):31-35.
被引量:69
9
赵修卫.
建设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0,20(4):23-25.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72
1
王丰.
泛珠三角合作中广西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2):150-152.
2
吴贵生,徐建国,魏守华.
试论区域科技发展中的十个关系[J]
.中国软科学,2004(6):96-102.
被引量:20
3
方一平,曾勇,李仕明.
攀西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建设[J]
.山地学报,2004,22(B09):31-38.
被引量:1
4
杨世峰.
技术创新不足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对策[J]
.开发研究,2004(6):27-30.
5
于海,黄泰康,吴春福.
论医药产业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J]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2):131-134.
被引量:1
6
严红,何雄浪.
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6):43-49.
被引量:6
7
蔡国强,杜珠英,郭薇雅.
浅谈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协作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J]
.江苏商论,2005(8):147-149.
8
李子彪,胡宝民,于新凯.
基于影子价格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6):63-66.
被引量:2
9
徐丽华,冯宗宪.
西部航空产业发展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06,19(2):3-6.
被引量:4
10
涂俊,吴贵生.
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
.科研管理,2006,27(3):75-80.
被引量:72
同被引文献
97
1
鲁志国,刘志雄.
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
.中国西部科技,2004,3(8):3-4.
被引量:14
2
方在农.
论江苏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建设[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6):50-53.
被引量:4
3
赵树宽,姜红,陈丹.
吉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1):109-115.
被引量:9
4
翟虎渠.
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
.求是,2005(6):58-60.
被引量:34
5
张宏性,程晞.
国家创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研究,2005,22(7):20-23.
被引量:27
6
邹德慈.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J]
.中国科技产业,2005(10):13-15.
被引量:40
7
李英武.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J]
.前线,2006(2):49-51.
被引量:45
8
杜辉.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2):10-12.
被引量:82
9
叶帆.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J]
.福州党校学报,2006(2):49-52.
被引量:12
10
郝大海,李路路.
区域差异改革中的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110-124.
被引量:121
引证文献
9
1
任胜钢,彭建华.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
.系统工程,2007,25(2):87-92.
被引量:127
2
朱凌,陈劲,王飞绒.
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6(1):215-222.
被引量:43
3
熊国强,高清婧.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西部省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价值工程,2008,27(6):49-52.
被引量:2
4
卢江勇,蒋和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08(6):19-25.
被引量:11
5
冷波,孙养学.
杨凌农业科技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
.乡镇经济,2008,24(12):12-16.
被引量:2
6
张艳.
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关键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6-7.
7
李莲靖,张天.
广西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中国科技成果,2014,0(22):4-6.
8
朱艳婷,赵源.
基于AHP的攀西经济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J]
.科技和产业,2017,17(1):39-44.
被引量:2
9
刘睿怡,卢启程.
中国西部区域知识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J]
.经营管理者,2014(4X):137-1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7
1
陈志刚,周丹.
基于环比倍乘评分法的上海市创新型城市阶段评价[J]
.消费导刊,2008,0(16):175-175.
被引量:4
2
崔有祥,胡兴华,廖娟,谢富纪.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量评估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3,34(S1):308-314.
被引量:30
3
寇明婷,陈凯华,高霞,杨利锋.
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效率的测度方法研究: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J]
.科研管理,2014,35(6):56-67.
被引量:21
4
文斯贝.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9):144-147.
被引量:2
5
陈志刚,周丹.
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与形态的划分[J]
.现代商业,2008(23):115-115.
被引量:1
6
杜秀芳,闫笑非.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8,24(8):84-87.
被引量:12
7
陈志刚,周丹.
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发展阶段评价[J]
.现代商业,2008(26):195-195.
被引量:2
8
陆根书,吴军华,张晓磊.
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6):50-56.
被引量:11
9
徐世艳,吕珂,侯倩倩,安载学.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81-83.
10
吴婷,肖健华.
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J]
.商业研究,2009(2):49-52.
被引量:4
1
白荣,崔炳谋.
TOPSIS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9):58-60.
被引量:11
2
李永忠,冯俊文,高朋,杨继明.
区域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综述研究[J]
.技术经济,2007,26(12):28-31.
被引量:15
3
汪涛,丁雪,杜根旺.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
.技术经济,2014,33(9):43-48.
被引量:20
4
王晓光,方娅.
基于产业集群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0):100-103.
被引量:11
5
刘文婷,王建明.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
.科技与经济,2008,21(6):21-23.
被引量:8
6
文晴,陈展图,刘娴,黄旭文.
南宁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16(2):43-48.
7
程明,孙金岭.
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5(2):68-70.
被引量:2
8
袁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经营管理者,2009(24):102-102.
9
陶长琪,齐亚伟.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19-32.
被引量:72
10
朱昌明.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21-22.
被引量:3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