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味配伍理论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程昭寰
王永炎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5,13,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90544)
关键词
气味配伍理论
方法学
方剂
临床研究
中医学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
1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张德芹.
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J]
.中医教育,2004,23(4):43-46.
被引量:31
2
周超凡.
中医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2.
被引量:8
3
周超凡,林育华.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饮片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待续)[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78-1480.
被引量:6
4
雷载权 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09.
5
吕圭源,陈素红.
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路与思考[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19-222.
被引量:22
6
王建,张廷模,曾南,李祖伦.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与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12-213.
被引量:24
7
杨丽华,周海虹.
酸味药的气味配伍规律初探[J]
.中医杂志,2008,49(10):953-955.
被引量:5
8
梁永林,刘稼,吴玉泓,李兰珍,朱向东,韩涛.
中药“药象”的理论基础[J]
.甘肃中医,2009,22(1):3-4.
被引量:9
9
姚凤云,王炳志,丁舸.
浅析《伤寒论》之辛甘化阳法[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59-2960.
被引量:13
10
方文贤.
中药走向世界的几点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363-36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李远,肖小河,金城.
基于药性理论的临床中药分类体系构建的设想[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578-1580.
被引量:4
2
沈志冲.
药性理论的临床中药分类体系建设[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100-100.
被引量:2
3
王淞,李春巧,鞠翡翡,刘桂荣.
气味配伍是方剂疗效的基础[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071-507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黄品佳.
浅谈中药的药性理论[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29-230.
被引量:3
2
伏安成,周瑞君.
我国临床用药中中药药学监护的必要性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3,19(7):97-98.
被引量:1
3
陈昭,曹燕凤,何帅兵,乔延江.
基于药性理论的清热药功效分类模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2107-2111.
被引量:8
4
胡锐,赵雪丽,王宁.
药性与功效相结合对部分寒性中药的聚类分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5):108-112.
被引量:2
5
赖逸贵,胡业建,孟丽琴,陈方敏,范慧婕,杨芳华,王强.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对祛湿类经方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20,40(8):1148-1152.
被引量:1
6
阮雅清,李晶.
从《温病条辨》的气味配伍理论探求方中之法[J]
.环球中医药,2021,14(1):76-78.
被引量:2
7
谢炯东,雷根平,王婷,董盛,何旭恺.
“意治法”初探[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0):1152-1155.
8
李丹梅,邹丽萍,张同同,魏宇晴,陆艳.
数据挖掘分析颤证用药规律的研究概述[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121-125.
9
季春凤,李洋.
专利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复方镇痛用药规律与机制[J]
.甘肃医药,2024,43(5):433-438.
10
辛宇航,张福利,苏金峰,孙晶,师佳莹,宋双莹.
喻昌甘寒通络法探析及临床应用[J]
.四川中医,2024,42(6):22-25.
1
叶伯鑫.
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浅析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J]
.光明中医,2011,26(9):1919-1920.
被引量:1
2
王志强.
炙甘草汤的气味配伍理论及应用[J]
.新中医,2011,43(9):129-130.
被引量:3
3
邹世昌.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体会[J]
.四川中医,2010,28(5):123-125.
被引量:1
4
程昭寰,王永炎.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6-8.
被引量:13
5
程昭寰,王永炎.
试论《内经》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意义[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44-46.
被引量:11
6
程昭寰,王永炎.
论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4):50-51.
被引量:8
7
程昭寰,王永炎.
论吴鞠通气味配伍理论及应用[J]
.中医杂志,2004,45(4):245-246.
被引量:1
8
吕彩虹,马少丹.
浅析方剂配伍理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5):23-24.
被引量:2
9
程昭寰,王永炎.
论叶天士方剂气味配伍规律及实践价值[J]
.中医杂志,2002,43(3):165-167.
被引量:20
10
程昭寰.
论中医自身发展规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2):7-10.
被引量:6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