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为、匿为与过为——试析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的几种反应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学界对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对调查的反应缺乏相关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尝试对此进行总结。访谈对象在面对研究者进行田野作业时的反应有"不为"、"匿为"、"过为"三种。了解访谈对象"不为"、"匿为"、"过为"的反应既有助于田野作业的反思,同时更可促进和加深我们对访谈对象及其文化的理解。
作者
刁统菊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6期68-75,共8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田野作业
访谈对象
不为
匿为
过为
分类号
C953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1
陈沛照.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省思[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5-80.
被引量:5
2
宋兆麟.
田野调查的回顾[J]
.民间文化论坛,2006(3):106-108.
被引量:3
3
范正勇.
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3):16-18.
被引量:18
4
刘海涛.
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矛盾关系[J]
.广西社会科学,2006(2):171-174.
被引量:3
5
徐霄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田野作业[J]
.民俗研究,2002(4):19-29.
被引量:1
6
徐黎丽,冯霞.
论田野中的情感[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19-24.
被引量:2
7
杨利慧.
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
.民俗研究,2006(2):5-20.
被引量:24
8
JamesC.Scott.DominationandtheArtsofResistance:HiddenTranscripts[]..1990
9
谢元媛.
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看人类学田野工作[J]
.社会科学研究,2005(2):118-122.
被引量:6
10
黄剑波.
身份自觉:经验性宗教研究的田野工作反思[J]
.广西民族研究,2007(2):48-5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1
1
顾肃.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1998(1):55-60.
被引量:7
2
苏力.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一个社会学调查过程的反思[J]
.社会学研究,1998(6):31-40.
被引量:30
3
王铭铭.
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J]
.西北民族研究,1996(2):128-142.
被引量:24
4
廖明君,巴莫曲布嫫.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访谈录[J]
.民族艺术,2004(3):14-27.
被引量:39
5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7
6
陈庆德.
人类学中的观察与理论预设[J]
.思想战线,2005,31(1):13-20.
被引量:15
7
澜清.
深描与人类学田野调查[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46-49.
被引量:17
8
马翀炜,张帆.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反思[J]
.思想战线,2005,31(3):46-51.
被引量:28
9
杨善华,孙飞宇.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
.社会学研究,2005(5):53-68.
被引量:174
10
王文卿,潘绥铭.
男孩偏好的再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05(6):165-193.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66
1
焦若水,许淇星.
因时而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对象三重转向[J]
.广西民族研究,2024(3):121-127.
2
黄天骥,刘晓春.
试论口头传统的传承特点[J]
.文化遗产,2009(3):64-69.
被引量:7
3
孙振东.
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56-60.
被引量:17
4
孙云春,姚周辉.
试论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文化[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31-35.
被引量:2
5
陈鹏.
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5):45-47.
被引量:5
6
刘晓春.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民俗研究,2009(2):5-35.
被引量:148
7
马冬玲.
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学——试论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及对妇女研究的意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4):97-101.
被引量:2
8
王传.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J]
.史学史研究,2010(2):67-75.
被引量:4
9
田阡,岳佳丽.
基于网络的人类学田野实习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12):52-56.
被引量:2
10
张晨霞.
家乡田野调查之民俗思考[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6):5-7.
同被引文献
17
1
丸山宏.
论台湾南部的功德仪礼──从道教仪礼史角度的考察[J]
.宗教学研究,1999(1):33-41.
被引量:1
2
曲彦斌.
民俗语言学新论[J]
.民俗研究,1992(1):14-23.
被引量:8
3
马学良,李耀宗.
论民俗语言[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70-82.
被引量:7
4
黄宗智.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83-93.
被引量:264
5
周晓虹.
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J]
.社会学研究,2010(2):1-29.
被引量:57
6
张士闪.
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J]
.思想战线,2011,37(2):9-13.
被引量:21
7
朱欣.
滇南民族地区指路碑的民俗要义与教育指向[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3):93-95.
被引量:1
8
赵世瑜.
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
.民俗研究,2011(2):7-20.
被引量:48
9
刘铁梁.
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
.民俗研究,2011(2):21-27.
被引量:85
10
周晓虹.
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J]
.天津社会科学,2011(6):12-19.
被引量:83
引证文献
1
1
李生柱.
冀南醮仪中“功”的逻辑与实践——兼论民俗语汇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J]
.民俗研究,2016(6):40-4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旭.
冀南乡村社会中“贺号”语言习俗的考察——以河北广宗地区为例[J]
.语言与翻译,2022(2):38-42.
被引量:1
2
李生柱.
中国地方道教仪式学术史回顾与前瞻[J]
.宜春学院学报,2020,42(4):6-13.
3
程浩芯.
祈赛与竞赛:晋东南赛社的本土理解与当下实践[J]
.民间文化论坛,2020(1):84-95.
4
李海云.
“自治”与“礼治”:近现代冀南乡村社会中的梅花拳[J]
.民俗研究,2020(5):146-156.
被引量:3
5
李生柱.
文字上山、礼仪下渗与村寨社会结构变迁——基于瑶白侗寨民间文献的考察[J]
.民族艺术,2020(6):58-70.
被引量:2
6
孙久洋.
村落转型中传统仪式的文化价值--以东填池村六月六晒箱仪式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9):68-69.
被引量:1
7
张凤霞.
礼物的馈赠法则与年馍的符号意义——以河南省周口市农村地区的年馍传统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2):21-26.
被引量:1
8
龙圣.
反思“礼俗互动”概念的生成及其研究实践[J]
.民俗研究,2024(4):38-52.
1
杨军昌.
略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99-104.
被引量:1
2
牛旭光.
一位资深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索——读吴江同志的新作《中国的新路》[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6):46-48.
3
李莹,王金凤.
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几点总结和思考[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2):258-261.
4
崔靖宇,陈晓文.
关于做好大型活动的几点体会[J]
.办公室业务,2013(4):50-50.
5
湖南省NGO调研组.
关于“湖南省民间社团组织(NGO)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和现状”的调研报告[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3):6-11.
被引量:1
6
裴圣愚.
中国近代民族关系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4):21-24.
7
赵国军.
对回族爱国主义历史与现实的总结和思考——读《回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读本》[J]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54-255.
被引量:1
8
史燕.
对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168-169.
被引量:1
9
陈耕.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生动实践——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J]
.中国石油企业,2008(11):16-20.
10
贺国平.
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调查与思考——以苏仙区为例[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57-59.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