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整体性保护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必然性,指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传统理念、民俗精神、审美意识的传统民间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当今民间传统手工艺在发展中面临着手工技艺传承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间、艺术个性化创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两大难题;在提倡生产性保护的同时,应对民间手工艺分门别类地实行整体性保护,特别应加强生活性保护和社区性保护。
作者
刘德伟
机构地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民间文化论坛>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63-67,共5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间传统工艺
生产性保护
生活性保护
社区性保护
个性化与产业化
整体性保护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邱春林.
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J]
.文艺研究,2006(12):118-126.
被引量:16
2
余杭记者站 王丽娟 通讯员 王祖龙.余杭构建非遗保护立体网络[N].杭州日报 (A).2011(A02)
3
安葵.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9(00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彭兆荣.
“第四世界”的文化遗产:一个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
.文艺研究,2006(4):14-22.
被引量:10
2
克莱德·克鲁克洪 等 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
3
安东尼·D·史密斯 龚维斌 良警宇译.《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
4
爱德华·泰勒 连树声译 谢继胜校.《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5
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杜彬彬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32页,第564页,第565页.
6
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页,第350-351页.
7
R.Williams,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41.
8
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林本椿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9
吴卫群.《"景太滥"害了景泰蓝》,载《解放日报》2005年9月12日.
10
贺白丹.《让工艺美术回归文化产业》,载《深圳特区报》2006年5月16日.
共引文献
16
1
郑央凡.
继承·弘扬·创新——瓯塑艺术创新发展初探[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74-78.
被引量:3
2
张雪芳.
刍议绿色设计概念下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J]
.民族论坛,2010(7):54-55.
被引量:2
3
赵金阳.
“企业+农户”模式在民间工艺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以绥化草编专业村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29-134.
被引量:6
4
丁朝虹.
变常有道——以宁波骨木镶嵌为例谈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2):65-67.
被引量:6
5
崔衡.
四川银花丝技艺的保护现状与发展道路探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6):126-129.
被引量:4
6
潘鸿飞.
回归生活——谈传统民间工艺的适用性追求[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2):103-106.
被引量:6
7
钟玮.
设计教育文化自觉下民间染织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育成[J]
.艺术教育,2017(6):186-188.
被引量:2
8
史启新,陈党.
日常生活形态的变迁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发策略[J]
.艺术设计研究,2018(2):89-92.
被引量:3
9
李娜.
工艺美术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探索[J]
.普洱学院学报,2017,33(2):80-81.
被引量:1
10
杨信.
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文化认同的缺失与重塑——以土家织锦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3):40-5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81
1
冯莉,施爱东.
《民间文学论坛》创办时期的编辑工作及其特点[J]
.民俗研究,2021(3):139-149.
被引量:4
2
邢莉.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9-95.
被引量:32
3
陈兴贵.
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种方式[J]
.传承,2009,0(16):166-168.
被引量:13
4
乔晓光.
关注现实,以无形遗产申报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美术研究,2004(3):49-53.
被引量:14
5
董素云.
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
.贵州社会科学,2006(5):49-51.
被引量:14
6
刘锡诚.
传承与传承人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24-36.
被引量:224
7
苑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
.探索与争鸣,2007(7):66-68.
被引量:109
8
(日)福田亚细男.地方生活文化和古村落保护,王恬主编.古村落的沉思[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81.
9
王文章,陈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81-89.
被引量:111
10
贺喜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土族婚礼传承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3):114-11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崔振华.
民居的变迁与文化空间[J]
.美与时代(城市),2016,0(5):11-12.
2
李技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及策略研究述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110-115.
被引量:6
3
王海燕,王亚全.
体温的延续——河北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大器精神[J]
.智库时代,2018,0(11):257-258.
4
张婧.
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几点思考——以甘肃省金昌市民俗博物馆为例[J]
.艺海,2020(7):156-158.
被引量:1
5
郭翠潇.
《民间文化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刊文数据分析[J]
.民间文化论坛,2022(5):55-65.
被引量:2
6
王海燕,王亚全.
体温的延续——河北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大器精神[J]
.智库时代,2018(50):114-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常青.
光山花鼓戏演出形态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2):91-94.
被引量:1
2
牛娜娜.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3):84-87.
被引量:4
3
张晶茹.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研究——以锦州“吹糖人”和“糖画”为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5):25-30.
被引量:5
4
王平,王莉,蓝水升.
银川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状、保护与传承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6):94-98.
被引量:1
5
岳萱民.
合川峡砚文化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3):42-44.
6
彭黎.
非遗传承与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互推策略研究[J]
.绿色包装,2020(8):69-73.
被引量:9
7
吴丹萍.
河北省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的现状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4):164-166.
8
郭平,张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2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3(3):92-101.
9
杜星言.
关于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2023(21):54-56.
10
梁仰,陈倩,张铭轩.
地方博物馆发展探索——以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8):74-77.
1
李晓明.
论“社区”与非遗整体性保护[J]
.贺州学院学报,2016,32(1):21-24.
被引量:6
2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和人才[J]
.当代贵州,2008(22).
3
邓军,朱玉梅.
自贡灯会在传统民俗文化基础上的新发展[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8):184-184.
4
魏玮.
探寻我们的民族精神——以春节为例[J]
.湘潮(理论版),2009(5):47-48.
5
余继平.
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以民间传统手工艺为视角[J]
.铜仁学院学报,2014,16(2):29-33.
被引量:2
6
赵宇涛.
论陕北民间音乐与陕北民俗精神的内在关联[J]
.北方音乐,2017,37(2):22-22.
被引量:1
7
赵志坚.
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对居住文化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2):122-123.
8
孙传金.
淮河柳编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6):28-28.
被引量:2
9
刘宇,乔南.
试论献县补花及创新发展[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8):59-60.
10
陈树炎.
浅谈潮彩的文化特征[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49(8):18-18.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