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被记忆的传统:桂北侗寨的送火仪式与灾难叙事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桂北侗民年终的送火仪式为中心,结合火灾的记忆、口述与仪式所在的社会文化空间,理解侗族民间灾难认知及其在他们生活世界中的意义。重点在于理解当地人灾难记忆的表征、自发应对灾难的方式,及这些方式与他们的记忆和传统的关系。
作者
黄洁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灾难记忆
送火仪式
口述
分类号
K89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1
陈雪英.
西南少数民族灾难认知图示、叙事及传统应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7):15-20.
被引量:10
2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36
3
櫻井龍彦,虞萍,赵彦民.
灾害的民俗表象——从“记忆”到“记录”再到“表现”[J]
.文化遗产,2008(3):76-87.
被引量:19
4
王晓葵.
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J]
.民俗研究,2008(2):5-25.
被引量:27
5
余达忠.
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及其法律保护——以侗族鼓楼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8-24.
被引量:6
6
樱井龙彦,陈爱国.
灾害民俗学的提倡[J]
.民间文化论坛,2005(6):62-70.
被引量:30
7
董晓萍.
民俗灾害学——谈谈物质民俗(一)[J]
.文史知识,1999(1):43-47.
被引量:4
8
(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岩本通弥,宫岛琴美.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J]
.文化遗产,2008(2):78-86.
被引量:38
2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89.
3
[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尼苏夺节[M].1985.
5
Rine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 tion.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6
[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C].朝戈金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双江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双江自治县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8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苗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9
贵州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贵州省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10
吕大吉.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土家族,瑶族,壮族,黎族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120
1
邱月.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03-126.
被引量:1
2
陈丹.
记忆的形塑——人类学视野下的潮州木雕工艺与匠人生命史[J]
.艺术与民俗,2020(2):75-82.
被引量:2
3
陈媛媛.
永续发展视角下的震后乡村旅游研究——以“5·12”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为例[J]
.民族论坛,2020(2):83-89.
4
杜香玉,王晓亮.
佤族灾害认知及地方性防灾减灾知识研究[J]
.民族论坛,2020(2):67-73.
5
张云.
唐代虎伥故事的灾害叙事及其地方性知识[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2(1):47-68.
6
徐磊.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身份认同建构——日本民俗学关于非遗保护的探讨[J]
.华中学术,2022(2):220-229.
7
洪钟贤.
福建历史上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做法及历代碑铭中的灾害记载[J]
.福建史志,2023(4):30-33.
8
方磊.
幼儿园灾害叙事的结构及价值[J]
.山东青年,2019,0(6):76-77.
被引量:1
9
刘旺,王汝辉.
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J]
.旅游科学,2008,22(2):63-68.
被引量:21
10
王岩云.
传统知识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0(5):24-28.
同被引文献
71
1
朱迪.
“互联网+疫情”背景下的青年生活方式及未来影响[J]
.青年探索,2020(2):34-41.
被引量:14
2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36
3
櫻井龍彦,虞萍,赵彦民.
灾害的民俗表象——从“记忆”到“记录”再到“表现”[J]
.文化遗产,2008(3):76-87.
被引量:19
4
张威.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J]
.国际新闻界,1999,21(1):49-57.
被引量:113
5
曾召南.
宋元明皇室崇信真武缘由刍议[J]
.宗教学研究,1996(2):40-45.
被引量:14
6
王赛时.
中国古代对海市蜃楼的记载与探索[J]
.中国科技史杂志,1988,23(4):64-68.
被引量:7
7
王玉括,杨月凤.
历史灾难与影像记忆:《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02-109.
被引量:4
8
王晓葵.
我们应当怎样记忆灾难[J]
.杂文选刊,2009,0(10):44-45.
被引量:1
9
唐代剑.
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J]
.中国文化研究,2000(3):43-47.
被引量:6
10
王明珂.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
.历史研究,2001(5):136-147.
被引量:506
引证文献
6
1
邱月.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03-126.
被引量:1
2
尹红.
灾难记忆研究述评:基于民俗学的视角[J]
.前沿,2016(8):65-71.
被引量:5
3
孙旭.
灾难的集体记忆、合理化叙事与信仰实践——基于陇中城子川人历史与日常的考察[J]
.青海民族研究,2017,28(3):64-68.
被引量:3
4
张磊.
村落生活中灾害记忆的“错置”与隐喻式表达——以1963年洪水记忆为例[J]
.民间文化论坛,2019(5):87-94.
被引量:2
5
李德楠.
幻景中的沉城记忆:清代黄淮运交汇区的湖市蜃楼[J]
.历史地理研究,2020,40(4):132-142.
6
田雄,石贵珍,黄训专,郭正秋,赵才能.
土家族“扫火星”仪式变迁调查研究——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土镇汤家村为例[J]
.文存阅刊,2018,0(14):164-16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邱月.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03-126.
被引量:1
2
肖龙海,叶德伟.
教科书上的“非典”——科学课程中的防疫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2021(5):48-52.
被引量:3
3
张先清,张云鹤.
灾害、叙事与地方生态知识:一个东南渔港的台风记忆[J]
.地域文化研究,2018,0(3):125-131.
被引量:1
4
谭富强,黄清喜.
灾害叙事与社会感情的关系研究——以鄱阳湖血吸虫灾害为例[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80-86.
被引量:2
5
王卫华.
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灾害记忆——基于北运河精怪传说的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5):1-5.
被引量:4
6
王慧平.
历史记忆视角下的灾害文化的“隐喻”[J]
.保山学院学报,2021,40(6):1-8.
7
张举文.
民俗功能新探[J]
.西北民族研究,2022(2):85-94.
被引量:6
8
闫岩,张皖疆.
百度贴吧中“克拉玛依大火”记忆的情感表达(2006-2018)[J]
.新闻大学,2022(3):100-116.
9
王晓葵.
探求灾害事件背后的“常识体系”——灾害民族志的可能性再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79-85.
被引量:2
10
叶德伟,肖龙海.
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内容融入小学科学教材的研究[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2):15-18.
1
董大中.
光绪三年,那不堪回首的一页[J]
.文史月刊,2002(10):37-38.
2
杨光.
张祥青,一个地震遗孤的感恩[J]
.黄金时代(上半月),2008,0(8):28-29.
3
成荫.
吴越国家与僧人杭州合作建寺考[J]
.文史杂志,2013(5):50-52.
4
赵春旸.
日本侵华战争性质不容歪曲[J]
.中共党史研究,1995(5):66-71.
5
赵继敏.
社会文化空间与北京艺术区区位的变迁[J]
.城市问题,2010(5):97-102.
被引量:5
6
李凡.
从清代佛山“万真观”到“城隍庙”的空间文化含义的解读[J]
.热带地理,2011,31(5):521-525.
7
邓金明.
“五四知识分子”与知识共同体——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
.学术月刊,2011,43(5):139-146.
被引量:8
8
刘晨,蔡晓梅,曾国军.
西方厨房研究及其对中国文化地理家庭空间研究之启示[J]
.热带地理,2014,34(4):445-453.
被引量:21
9
戴俊骋,周尚意,赵宝华,刘昕.
关联矩阵法与城市宜居指标的结构关系度量——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60-65.
被引量:16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