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怀旧、现代性与另类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露天电影的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露天电影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和怀旧符号,在民间口述和学术话语中不断成为人们反刍的对象。在20世纪80年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空中,露天电影以其公共放映体制、流动传播形式以及自由开放的观影体验,成为一道别具意味的人文景观。肩负着政治宣教、大众娱乐与文化启蒙等多重功能,露天电影见证了社会主义现代性在广大中国乡村破土而出、潜滋暗长的过程;其观影内容哺育了几代人的精神成长,其观影过程充斥着编码-解码之争,其放映形式无意中开辟出一个多元共存、杂语喧哗的乡村公共空间。在大众充满集体无意识的怀旧话语中,露天电影被抹上了计划经济时代最后的温情脉脉的余晖,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表征。
作者 刘剑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6年第2期244-263,共20页 Culture and Poetic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5JJD750003)“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形态、成因、演变及评价的诗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9) 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媒体时代类型影视的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RCGD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5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